政府工作报告

  (四)提高开放合作水平,打造内陆地区开放高地。持续增强开放合作的紧密性,进一步提升开放能级与合作层次,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加强全方位省际合作。积极“南下”“东进”,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海西经济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南昌、吉安、赣州打造成产业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地,将赣州建成赣粤开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将上饶、鹰潭、抚州、景德镇建成赣浙、赣闽、赣皖开放合作重点区域。主动“北上”“西出”,抢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机遇,重点承接京津冀地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商贸物流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以产业、基础设施、体制机制为重点,深度推进与武汉大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融合,联通成渝经济区,将九江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将萍乡、宜春、新余建成赣湘开放合作重点区域。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执行国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招大引强“三百工程”,推动一批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加大出口型企业引进培育力度,扩大先进设备和高品质消费品进口。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我省在农业、矿产、新能源、中医药等领域的特色优势,谋划实施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项目,支持江西制造、产品、技术和品牌“走出去”。*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工程,加快布局“海外仓”,建立产能协调的本地化供应链体系。

  提升多功能开放平台。尽快封关运行九江综合保税区,力争九江水运口岸扩大开放获批,积极创建国家级中部内陆(江西)双向开放先行试验区。加密南昌至新加坡、香港、北京等重要枢纽城市航班,加快昌北国际机场智慧航空物流中心建设。推进赣江新区多式联运中心、向塘铁路公路物流枢纽、赣州无水港二期工程和赣江货运码头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开通或加密南昌至宁波、广州、深圳和厦门口岸的铁海联运班列,推动赣欧班列开行中亚五国、中东欧等国家精品线路。大力开展“三请三回”和“三企”入赣,提升赣深赣港会、瓷博会、药交会等活动实效,重点抓好第二届世界VR产业大会、第二届世界赣商大会、全国工商联执委会暨知名民营企业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会、第十一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积极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加快发展会展经济,扩大江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海内外客商到江西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尽显雄风。

  (五)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提高全域发展整体效能。按照“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要求,加快构建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高标准提升“引领圈”。编制大南昌都市圈“1+5”发展规划,出台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赣江新区管理体制。推进南昌综合交通枢纽、九江江海直达区域性航运中心等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南昌航空科创城、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支持南昌创建国家VR创新中心,推进赣江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丰城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等建设,夯实大南昌都市圈产业支撑。*推进昌九、昌抚一体化,加快丰樟高、鄱余万融入南昌进程,提高大南昌都市圈人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同城化水平,增强对全省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高起点打造“驱动轴”。编制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京九高铁沿线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带和沪昆高铁沿线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带。坚持“站城一体”,加快南昌“米”字型、赣州九江上饶宜春“十”字型以及萍乡、吉安等高铁枢纽建设,促进城市交通站点与高铁枢纽站点无缝衔接,放大高铁带来的速度效应。突出“产城融合”,培育发展现代商贸、智慧物流、文化创意、全域旅游等产业,**高铁带来的集聚效应。抓好“城际联动”,加快高铁沿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发挥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努力把高铁经济带打造成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带”、开放合作的“支撑带”、区域互动的“连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