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采取安排年度预算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经营收入偿还等方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认真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要求,健全“借用还”与“责权利”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防止形成新的政府隐性债务。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有机结合,持续推进中小法人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化解,加大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持续整治非法集资、违法违规套利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行为。加强社会风险防控。*推进“平安黔东南”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社会治理,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深化基层平安创建,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好生态底线构筑绿色发展新优势。加大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五场战役”,*开展各项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推进都柳江、㵲阳河流域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施鱼洞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0个以上,开工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35个以上,加快乡村垃圾收运系统建设,确保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3%,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建成三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黎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持续巩固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加快生态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4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40平方公里、石漠化50平方公里。开展森林扩面提质增效行动,优化林种结构。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速绿色经济培育。*推进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培育壮大“绿色+”新业态,稳步提升绿色经济占比。加强工业园区环保设施建设,完善重点企业环保监管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建设蓝莓、有机茶叶、油茶、竹、花卉苗木盆景、珍贵林木、木本中药材、工业原料林等八大林业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林下特色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林下经济,推进生态产业化。加强生态治理机制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性改革任务。建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领导干部包干督察制,完善环境质量监控和发布制度,加快推进排污许可制度。争取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落实河长制,实行林长制。完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大县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力度。
(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第一抓手,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加大重点领域投资。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实施补短板工程。加快三施、剑榕、黎靖3条省高和雷榕、凯里北环等8条地高建设进度,完成凯里至都匀快速通道境内段建设,改造10条国省干道,加快推进天柱机场前期工作、黎平机场改扩建方案研究及前期工作,完成交通投资200亿元。开工建设宣威水库和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6座以上,完成水利水务投资5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130亿元、房地产投资1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投资50亿元、棚户区改造投资30亿元。加快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扎实推进民生、旅游、农业等领域建设,完成社会事业投资50亿元、文化旅游投资40亿元、农业产业投资25亿元。实现10个县通管道天然气,完成能源投资10亿元。扩大民间投资。全面落实国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各项政策措施,制定民间资本投资负面清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学前教育、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在交通、城建、水利水务等领域推出一批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着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完成社会投资170亿元。大力招商引资。*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精心策划优势产业和补链延链产业项目,发挥好招商专员作用,扩大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成效,提升项目履约率、入园率、开工率、投产率。招引100家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其中500强企业3家以上,新引进优质产业项目200个以上,招商引资产业类实体经济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深化营商环境大整治,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监督员作用,重拳整治“黑中介”“红顶中介”。坚持招商与安商并重,加强对企业引进、落地、生产全过程服务,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强化金融支持。抓好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融资服务对接工作,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大“引金入州”力度,培育引进金融机构5家以上。争取投放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及绿色产业专项贷款50亿元以上,积极服务和指导企业申报省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