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8%、10%和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1.14万人,黄平、岑巩、天柱、黎平、台江5个县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入住10.37万人,全面完成30万人搬迁任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8.7%,州级综合科技进步指数提高到58%,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5%,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省下达计划范围内。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夺取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统筹实施好四场硬仗、八个专项治理、四个聚焦和农村产业革命,*推进专项扶贫行动,确保2019年脱贫攻坚取得根本性胜利。全面打好脱贫出列歼灭战。持续抓好丹寨、麻江等6个县精准脱贫工作,确保脱贫摘帽取得全胜。全面推进黄平、岑巩等5个县脱贫摘帽各项工作,确保如期脱贫退出。加大对4个深度贫困县支持力度,充实帮扶力量,争取更多社会帮扶资源,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项目。巩固提升人口较少民族村脱贫攻坚成效,统筹解决好非贫困县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防止和减少脱贫人口返贫。持续提升产业扶贫成效。巩固提升玉米种植调减成果,大力推广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确保每个县市有2﹣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有1个特色种类、每个村有1个优势品种。加强与东部城市产销对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更多农产品进超市、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社区。大力发展农业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好在建安置房项目,完成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加大后续扶持力度,推进“一建三进”工作,着力完善基层党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五个体系,配齐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警务室,解决好搬迁户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社会融入等问题。多措并举支持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效盘活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持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三保障”工作。大力推进乡镇与高速公路连接线通畅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机制,提升农村公路好路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落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继续办好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全面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参合率100%。大力加强住房保障,推进农村危房应改尽改,同步实施“三改”和老旧房透风漏雨整治。充分用好帮扶资源。项目化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和企业帮扶。重点推进凯里经开区与杭州合作创建“飞地园区”,鼓励各县与杭州对口帮扶区(县、市)合作建园。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考核。全面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开展感恩教育,选树、宣传、表扬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开展“三扶三转”活动,加强扶贫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广泛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主动性,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形成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防止政策养懒汉,杜绝不劳而获、“等靠要”等不良风气。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着力推进规划衔接。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上半年完成州县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立“多规合一”、有机衔接的城乡规划体系。以脱贫出列村为重点,制定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保障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强化“两违”建筑清理整治。积极推进“五个振兴”。全面落实产业革命“八要素”,区域化布局乡村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产业体系,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青年建功行动、巾帼行动,实施万名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三农”行动计划,大力培养农村职业经理人、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电商人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支持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强服务型、发展型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建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乡村(社区)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城乡融合。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城镇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进凯里新城建设,加快推进黔东片区、南部片区发展,鼓励支持撤县设市,积极推进下司、舟溪、旧州、隆里、施洞等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公共服务融合,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