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全力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新增“四好农村路”5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600公里,实现行政村通客运车通达率95%以上,农村公路列养率9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完成水田垦造1万亩。新增光纤入户4.8万户。实现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集中供水和4G信号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完成山区中小河流治理283公里。强化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工作。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7亿元。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培养新型农民,推进移风易俗,实现村规民约和村民理事会全覆盖。

  五、加强全域生态保护,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坚持以建设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为目标,坚决守住生态环保底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由单一发展模式的“跟随者”转变为生态功能区的“引领者”。

  提高全域生态保护水平。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生态保护、环境整治和生态产业“三个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统筹推进矿山治理及土壤修复等4大类65项治理工程,全市湿地保护率达45%以上。以创建国家公园为目标,高标准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牵引带动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发展上新水平。落实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完成造林29.5万亩、森林抚育80.8万亩。实施南粤古驿道绿化提升工作,打造绿美南粤的示范景观。持续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改善林分质量,生态公益林Ⅰ、Ⅱ类林比例提高到85%以上。加强生态资源管护和野外用火管理。全力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支持始兴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工业污染、建筑工地、道路保洁、汽车尾气等管控措施,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实现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以上。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整治,加快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万里碧道”项目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河湖“五清”专项行动,加强河道采砂管控。加快市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和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72座。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源,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68%。打好净土防御战,抓好国家土壤防治先行区建设,推进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推进花拉寨填埋场二期和粤北危废处理中心建设。

  促进绿色生产生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引导企业入园,打造绿色园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完成企业审核50家。加强重点高耗能企业节能监察,培育节能减排示范企业100家以上。加快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和市循环经济环保园建设。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推广节能节水技术,降低公共机构人均能耗,新增绿色建筑20万平方米。推进绿色出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5%;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市公交电动化率达70%以上。

  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开放再出发,谋划推动一批战略性战役性改革,加快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接轨的营商环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化强区放权改革,加强市级在国土、规划、重大项目布局上的统筹,赋予区级更多发展自主权。完善市级事权下放的后续监管和动态调整机制,扩大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向基层投、政策朝基层倾斜。创新市级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园区与市辖区关系,探索项目直接落地改革试点。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整合建设统一安全的政务云平台,建设粤省事韶关专版。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实现网上可办率达70%以上。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实体、网上办事大厅“两个全覆盖”。全面推行“全市通办”服务模式。加快建设工程领域审批项目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建设工程联合审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实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面推行中介超市。全面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持续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破解“准入不准营”。完善监管平台,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方式,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