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一)精准发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实业强县,聚力“3+3+X”产业,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全力以赴推动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把做强做优作为主攻方向。以绿色智造为导向,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到突出位置,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着重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推广研发制造云,建设一批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企业上云960家,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30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全产业链为导向,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协作配套,引导龙头企业与相关企业合作互补,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以梯队培育为导向,发力制造业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和优质小微企业,推动个转企150家、小升规35家,发布首批制造业领军企业名单。深化“三凤”行动,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

  把拓展市场作为有力抓手。促进企业积极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紧盯消费热点,创新商业模式,支持开拓内需市场,鼓励扩大线上线下营销网络,组织参加各类内销展会,积极推荐本地产品入围宁波市优质产品目录,倡导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持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市场、做大做强。促进外贸平稳增长,运行宁海海关,加强外贸出口服务,加快外贸企业转型,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作用,支持开拓“一带一路”等多元化市场,发展海外仓、跨境电商等营销网络,货物出口总额保持全国份额。促进消费供给升级,发挥会展节庆助推消费、现代物流助力产销的积极作用,培育时尚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增长点,发展体验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开工建设华孚时尚总部、东方日升物流中心,建成得力电商产业园智能仓库,创成省快递发展先进县。活跃城乡消费市场,开工建设梅林石埠邻里中心,开业运营家具产业总部,建成嘉隆广场和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更大激发输入性消费潜力。

  把服务企业作为重中之重。真心诚意当好“店小二”,贯穿全年深化“五问五帮”服务,健全政企信息沟通机制,完善企业帮扶“白名单”,实打实破解企业生产经营难题,不打折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切实做好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进一步把握经济运行态势。设身处地为市场主体着想,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充分用好“审批法庭”这一利器,对标世行标准,深化商事制度、项目审批、中介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等改革,提升“一网办、一证办、移动办”实现率,打造全省审批最快、服务最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强土地保障,树立扶优汰劣导向,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清理“三未”土地腾空间,垦造万亩耕地储资源,建设小微企业园搭平台,全年盘活存量土地3500亩,启动小微企业园5个。加强金融保障,创新政银保产品,推广股权、债券等融资工具,拓展循环贷、无还本续贷等还款方式,有效防范和处置流动性风险,解决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争取突破30%。加强人力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力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劳动力供需对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新生代企业家培育,调动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制定出台“智汇宁海”工作体系,全面升级人才政策,注重引育创新型、管理型、专业型高端人才,大力鼓励带重大项目、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落户,确保实现“22111”目标。

  (二)开足马力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坚持以抢先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要求,聚焦开放引领,聚力创新驱动,牢牢扭住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牛鼻子”,努力在新一轮借船出海中实现同船远航。

  以开放强优势。顺势而为,树立更加强烈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抢占长三角发展要素外溢机遇,抢先在产业承接、市场对接、人才嫁接、交通连接等方面快谋快动、赢得主动。趁势而上,加快对接浙江“四大建设”,主动策应宁波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深度谋划推动撤县设区工作,争当联通甬台温、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排头兵。应势而动,格外重视招商引资,进一步发挥综合招商机制优势,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眼睛向内亲商留商,增强服务,全力保障,激发本土企业发展潜力,促进优质企业深耕宁海、优质项目扎根宁海。眼睛向外虎口夺食,瞄准民企强企,注重强链补链延链,引进一批体量大、优势强、后劲足、品牌响的龙头项目,完成实到外资1.6亿美元、内资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