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强动力。深化“科技争投”三年行动,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推进规上企业科创“三清零”,加快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积极争取与名院名所开展产业合作,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45%。借助宁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风,积极参与甬江科创大走廊联动建设。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突出标准引领,推进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引导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培育“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7家,努力创成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
以项目强后劲。始终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落实“三双”活动,逐季开展“有效投资大比拼”,借力“最多37天”、标准地等改革,倒逼清零拔钉、清障提速,破解落地难、建设慢等问题,确保开工率80%以上、省市县长项目全部开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狠抓投资结构优化,突出产业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强化全程跟踪服务,放宽准入门槛,打赢工业投资翻身仗,民间投资占比突破50%。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机遇,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推广**D+PPP、PPN、EPC+F等新模式,保障在建项目融资需求。加快补齐交通短板,深化“2411”工程,建成宁海站动车存车场一期、桥头胡至深甽段绿道慢行系统工程,推进G228西店至桃源段、甬临线岔路桐洲至麻岙岭段、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改道等建设,争取沈海高速梅林至前童段西改道立项,争取两高联络线、甬台温沿海高铁、象山港二通道加快前期研究,着力构建“136”公路交通圈。加快补齐水利短板,启动象山港区域海岸线整治修复,推进海塘除险加固、小流域治理、东部沿海和城区防洪排涝等工程,加速清溪水库前期工作。加快补齐社会民生短板,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建成蔚特国际幼稚园,开工建设海亮宁海公学、宁海文化中心和同瑞医院二期等项目。
以平台强支撑。加快宁波南部滨海新区实体化运作,全面迎接“大桥时代”,实施一批高品质的配套工程,引进一批大好高的产业项目,促成吉利轻量化车身、DSI变速器等项目全面投产,推进领为智能车灯、宁波模具产业园区二期建设,争取壹岛核心区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科技园区转型提升,挖掘空间潜力,启动二次开发,开展二次招商,狠抓“优二进三”,推进中乌高端新材料产业园成果转化,打造中部城市经济产业区。加快生物产业园项目产业化,启动美康宁海健康产业转化中心等项目,基本建成临床前研究中心。高标准高水平谋划打造特色小镇,全力争取智能汽车小镇通过省级命名。
(三)拓展张力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聚焦功能培育,聚力精细管理,高标准打造省市大花园建设的县域示范园。
优化空间布局。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把握城区扩容提质新需求,深化多规融合,争取新一轮县域总体规划获批,推进控规滚动修编,完善教育、体育等专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老城区“一心四片”更新改造规划。坚持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多元主体、分段开发、分块落地,逐步启动大溪南片区综合开发。加快兴海路以东片区项目落地,启动西环线以西、段空山片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
强化城镇提质。把功能提升作为城区提质主攻点,加快新城市中心区开发,开工建设奇精机械总部大厦等项目,提升桃源商务楼、环球中心等楼宇集聚度,建成喜来登酒店和天明公园二期,营造都市商业氛围,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加快旧城旧村有机更新,注重城市记忆留存和现代功能填充,推动棚改项目8个,启动征迁项目28个,开工建设城隍庙周边商业街区、原三职高、唐安李村等地块,交付使用宸园、时代悦府等现代住宅小区。把功能培育作为小城镇提质着力点,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依托特色优势做精做深产业,依托完善设施做优做特服务,推进一批休闲旅游、养生养老、文化体验和小城镇综合体项目,不断提升城镇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支持西店加快新城开发、老城改造和园区建设,做响全国特色小镇名片。
深化“里”“面”兼修。既把“面子”做靓,突出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启动南门大桥、杜鹃公园、时代西路等市政工程,开展天明路景观提升和桃源路、金水路全面亮化,加快220KV跃龙变迁建和时代大道管线下地,改造提升兴宁北路、环南中路等道路。更把“里子”做实,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常态化开展“行走缑城、马路办公”机制,综合整治交通拥堵、占道经营、管道开挖、道路坑洞等顽疾,逐步改造老旧小区,探索市容管理第三方服务,使城市更加整洁舒适。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加快执法队伍向乡镇(街道)、园区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