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振兴资源要素。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深化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面完成土地确权、林地确权,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三变”和“三权分置”[22]改革,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权质押和融资抵押试点。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打破农村生产发展融资瓶颈。持续推进30万亩林地流转和10万亩耕地流转。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盘活土地资源1000亩以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00人,新增专业合作示范社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筑牢乡村振兴硬件基础。加快天长路(天岛湖—长期镇)建设,推进仁切路(仁友溪—切角垭)改扩建工程,完成长活路(长期镇—活闪溪)、华德路(华坪—德胜场)和官渡集镇过境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生命防护工程500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 [23]省级示范县。全速推进丙安水库、旺隆水库建设,开工建设沙千水库,规划建设观音滩水库、宝源水库和大头石水库。实施10个乡镇供水巩固提升工程,打造5个高效节水灌区,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90%以上。升级改造农村电网480公里,新建通讯基站50座,新增网络光纤线路400公里。
培育乡村振兴支撑产业。紧紧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 [24],*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新建金钗石斛优质基地5000亩,建成乌骨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20个,新发展生态水产3000亩,规划发展10万头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基地。种植花卉苗木4000亩,改造低产竹林1.8万亩,培育丰产林13万亩。出栏以乌骨鸡为主的家禽1000万羽以上,生产生态鱼7000吨,生产竹浆材60万吨,竹笋6万吨。*推进“三区同创”[25],强化农产品监管、质量安全追溯和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产地认证面积占比达75%以上。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电子商务等平台,大幅提升我市优质农产品在上海、重庆等城市的销量,争取优势特色农产品列入国家对外准入谈判目录,实现农产品国际贸易零突破。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家园。引进优质团队打造传统特色村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色民宿改造,推动各乡镇至少打造1个传统特色村落。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实施“七改一增两治理”[26]项目点117个。*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凝聚乡贤力量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整治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破除封建迷信,革除赌博、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乡风文明新风尚。
二、坚定有力建设“一城一地”,实现区域发展新跨越
聚焦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旅游产业发展品质和格局,精心守护绿水青山,努力把赤水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和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
精心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加速完成延安路、公园路、向阳路和复兴镇等棚户区改造,建设安置房2802套,实施风貌整治3092户。围绕恢复“老城记忆”,重点打造西门、北门、延安路、文昌宫等仿古特色商业街区。加快推进国宾壹号、寰宇江山等住宅小区项目,依法清理盘活河滨南路9个商务宾馆地块等“僵尸”项目。加快生态文化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河滨东路、大同大道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改造延安路、公园路、康佳单行道等“瓶颈路”,全面清理城市“蜘蛛网”,新建城市公厕4座。引进新能源汽车综合体1家,新建充电桩20个,增加停车位2000个,地下停车位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大数据精细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全民共管的城市管理体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精心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完成1个5**、2个4**、5个3**景区创建。加快推进旅游新城[27]、麓云森林和富春山居康养特色小镇、旺隆盐卤温泉小镇等重大引领性项目。加快长江半岛水上乐园建设,推动康养园区建成投用。加强与陆军军医大、华西医科大等知名医院深度合作,把赤水打造成黔川渝结合部康体养生基地。用好“丹青赤水”“长寿之乡”品牌,开发长寿食品,推出“养生醋”等康养旅游产品,逐步形成康养度假新业态。加大赤水旅游宣传营销力度,策划推动“桫椤精灵”大型演艺节目,承办贵州省第五届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持续举办民俗节、音乐节等旅游主题活动,确保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爆点。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治理,整治低价团、高价餐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大幅提升赤水旅游品质和形象。大力培育民宿、旅行社、酒店等市场主体,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实现游客接待量19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20亿元,让赤水旅游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