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结构优化、产业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开展,全年淘汰落后产能99万吨,减免税费203.96亿元,完成补短板投资956.7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37.2:58.8;质量强市战略*推进,获得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项目表彰奖1个、省长质量奖2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2个,颁发第二届市长质量奖2个、市长质量奖提名奖2个。农村产业革命成效显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82.78万亩,种植特色农产品200万亩,乡村旅游收入150亿元,新增省级农业高效示范园区4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61个,成功举办贵州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一产增加值完成153.1亿元,增长6.6%,现代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9%。工业企业加速转型。“双千工程”“万企融合”行动强力推进,全年新引进工业项目276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千企改造、一企一策”完成投资175亿元,4个项目成为国家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贵州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国家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吉利汽车批量生产,吉利汽车发动机、汉能汉瓦产品顺利下线,上云工业企业超过500个。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3%,观山湖现代服务产业试验区成立;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357.44亿元和12412.75亿元,增长5%和19.3%,中国进出口银行贵州分行营业,浙商银行贵阳分行筹建;接待游客1.88亿人次,增长26.7%,实现旅游总收入2456.56亿元,增长31.2%,入境游客54万人次,增长32%,新增4**旅游景区3个,荣获2018年度全国最佳优质旅游城市,连续四年荣膺全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普洛斯配送中心等大型物流基地,成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三)创新驱动、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大数据产业不断壮大。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增长22.4%;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9130Gbps,通信光缆超过19万公里,行政村100%通光纤,市域4G网络全覆盖,成为全国首批5G应用示范城市,入选“宽带中国”优秀城市;服务器总量达到28.5万台,中电西南云计算中心等3个数据中心成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建成大数据产业园10个,引进大数据优强企业58个,新增规模以上大数据企业51个,满帮集团成为福布斯中国50家最具创新力企业,易鲸捷荣获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银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可交易数据量超过150PB。大数据应用不断拓展。政府数据实现100%共享交换,政府数据开放水平全国第一,政务系统100%接入“云上贵州”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成为2018年度全国政府网站十大优秀创新案例;推出中国数谷大数据应用场景100个,培育典型应用示范项目44个,实施大数据融合标杆项目36个、融合示范项目300个,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大数据应用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贵阳大数据创新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大数据法规不断完善。《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贵阳市政府数据资源管理办法》《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考核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施行。大数据标准不断充实。参与交易数据描述、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等国家标准制定,人口基础数据、法人单位基础数据等地方标准施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贵阳区域分基地成立。大数据安全不断加强。政府网络安全指数在全国36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10位,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一期)、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一期)、态势感知综合防护平台(一期)建成,大数据及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应用示范中心成立,贵阳大数据及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成功举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认证示范区,全市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创新的贵阳正在驶入大数据发展快车道,中国数谷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大。

  (四)交通引领、建设发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新增普通国省干线公路82公里、乡镇连接高速公路联络线42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600公里,提等改造农村公路10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2公里,花冠路、同城大道、北京东路延伸段等一批重大路网项目建成通车,人民大道北段基本建成,新东二环提质完成;渝贵高铁开通,贵南高铁加快建设,高铁贵阳东站全面运营,十字型高铁网初步形成;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开工建设、三期扩建工程顺利推进。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改善。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960.08万平方米,惠及21.15万人,改造老旧小区院落158个,整治背街小巷200公里;农村危房改造完成9376户,农村老旧住房整治3404户,小康房建设2700户,建设田园综合体30个,建成富美乡村示范村30个;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区公厕203座、农村公厕376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25万户。城乡融合水平加快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4%;镇(乡)村建筑风貌导则、行政村村域规划以及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118公里,建成中小型水库5座,“小康水”项目完成194个,17.7万人饮水安全和6.5万亩耕地灌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增和改造1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4481.06公里、配电变压器788台,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建制村通邮率达到99.4%,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加快向农村延伸、向乡镇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