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七)在优服务、增活力上聚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效。贵阳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跨越发展,只有依靠改革这个历史前进的动力前进、顺应改革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发展,才能不断争创贵阳发展的新优势。

  以打造政务服务最优城市为目标,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非禁即入”要求,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大数据平台,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企业开办审批通过“一网通办”系统办理1个工作日以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0个工作日以内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100%,100个高频事项的办理最多跑一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切实减轻个人税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投资正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建设承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工作,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整合资源资产配置,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真正让企业实现实业做强、主业做优。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抓紧制定出台贵阳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民营经济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资金问题专项治理,设立民营企业纾困基金和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扶持微型企业3000家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8%。

  (八)在稳投资、扩内需上聚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在高质量发展中,新的投资领域层出不穷,企业投资活力全面**,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主动,以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保持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

  坚持抓发展必须抓投资,不断做大投资增量、壮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抓实项目储备。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确保市级重大项目库规模动态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抓好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前期工作资金支持,抓好水资源保障战略研究和优化配置、区域融合道路联网工程等一批战略性、基础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紧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项目824个,年度投资1500亿元,完成农业农村投资43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27亿元、教育投资45亿元、水务投资18亿元,抓好工业项目集中开工、集中投产活动,确保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60个、建成投产70个,完成工业投资260亿元。抓足项目融资。抢抓国家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机遇,强化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挥好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功能,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民生等领域的投入。抓严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和项目督查,建立“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重惩戒”的企业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新模式;建立重点项目专班服务机制,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九)在办实事、促共享上聚力,推动民生改善取得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民生改善不仅仅是发展的目的,更是让发展迈向高质量的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让发展指标的幸福含量更高、发展成果的民生比重更大。促进充分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开展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6万人,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加快创建充分就业城市。保持物价稳定。建设城市保供基地1万亩、社区智慧微菜场50个,建成贵阳市肉类交易中心批发市场,进一步降低生鲜农产品价格。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百校攻坚”行动计划和“全面改薄”工作,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1所,新增学位3万个以上,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0%;开展优质示范高中创建,推动清镇职教城内涵式发展,夯实中职基础,推进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设健康贵阳。*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降低公立医院药占比,完成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成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居民实名就诊率达到80%以上;扎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繁荣文体事业。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主体工程完成,建设社区图书共享系统50个,开展“全民健身贵阳行”系列活动,持续办好贵阳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和赛事,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健全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稳定地价房价,启动1万套安居房工程建设,推进公租房、保障房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建成15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