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以先行争先进,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改革集成增红利。“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在前列,“跑一次”事项实现全覆盖,100%开通网上办理,无差别受理事项达1315项,民生事项“一证通办”“移动办”覆盖率均6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系统对接、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办件回传“四个100%”;“数据孤岛”逐步打破,归集3270万条基础数据。“标准地”改革形成制度体系,推出“标准地”73宗、4041亩,实现全县工业功能平台全覆盖,新增工业用地100%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一窗服务”,相关做法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获评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优秀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试点任务基本完成,获批财政部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农地入市”累计达189宗、集体收益2.8亿元,入市第一宗入选国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首创宅基地“三权分置”管理办法,颁发全国试点地区首批宅基地三权分置权证;农村土地改革经验被国务院总结报告和国家修法吸收,以改革撬动乡村振兴的做法复制推广。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交通水利集团和高新集团挂牌成立。创新驱动添活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德清模式”,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及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列全市第一。研究院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新引进浙江大学—德清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等7家研究院,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14家。“千人计划”产业园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众创空间10家,杭州“莫干智谷”飞地运营,京东德清AI加速器、腾讯人工智能医学研究院等创新孵化器落地。获评省首批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保持全省县域领先。出台“人才新政”20条,引进大学生及各类人才超万名,培育高技能人才3442名,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团队1个、“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49个,自主培育“国千”人才5名、“省千”人才6名,入选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县域前列。开放合作赢先机。地信大会成果丰硕,建成德清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展览中心等新地标;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嘉宾参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8家企业参展;82个“地理信息+”合作项目签约推进;《莫干山宣言》成为全球地信产业发展共同纲领,《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德清)样本》成为可持续发展范例。接沪融杭持续深化,成功举办德洽会暨对外开放大会、游子文化节暨“长三角一体化”德清推介会,德清长三角(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浙工大德清校区主体结顶,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湖州段、杭宁高速改扩建、镇海至安吉公路对河口至矮部里段等工程全速推进,杭德城际铁路取得实质性进展,德清景区率先纳入杭州公园年卡,开创跨区域共享先例。对外合作成效明显,全力稳外贸,德清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省政府批复设立,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70.0亿元,其中出口148.9亿元;有效应对经贸摩擦,组织近50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浙江鼎力、德华兔宝宝等企业加快海外并购,境外项目中方投资达1.13亿美元,增长115%;与芬兰列克萨市结为友好城市;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对口帮扶和山海协作,选派20名干部赴四川木里等地挂职,安排援助资金2130万元、援建项目18个。

  (三)以生态美生活,城乡环境不断改善。污染防治持续发力。中央环保督察和生态环境部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反馈问题全面销号。大力推进“水气土废矿”共治,在全省首推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一企一管一表”智能化改造,高标准完成43个“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单元,渔业养殖尾水全域治理项目获绿色发展突出贡献奖,完成治理18.9万亩,16个县控以上水质断面100%保持Ⅲ类水以上,建成水梦苕溪景观带等一批美丽生态河道,河湖长制经验在全国作交流,并作为唯一基层典型报中央财经委,“五水共治”夺得大禹鼎银鼎。完成VOCS企业治理超百家,PM2.5平均浓度下降4.9%。全国首个城乡环境生态综合体示范基地投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获评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完成“两路两侧”废弃矿山治理8个,绿色矿山建成率达100%。城市更新扎实推进。高标准完成美丽县城提升工程,私营城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城中村改造9个,“三改一拆”1636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达95.8%,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率先收官,获评全省优秀县。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评,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落实《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网格化、路长制、志愿者服务工作有效开展,完成3872家餐饮店、7家农贸市场、3家专业市场规范提升,犬类规范管理有效加强,烟花爆竹实现全域“双禁”,城市管理水平和市容市貌明显提升。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建成10条景观线,完成10个精品示范村、7个精致小村、3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新增3**景区村庄12个、城乡“美丽公厕”32座,建成农村公路120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新增珍贵彩色森林近万亩、平原绿化4210亩,获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新一轮“五年强村计划”,相对薄弱村加快消除,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60万元。成为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