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一流城市必然是充满活力的开放创新城市。我们要高起点建设开放创新平台和载体,增强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形成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开放新高地和发展引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

  高标准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大力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先复制自贸区贸易、投资、金融、人员流动便利化等创新经验。加快推动起步区形成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抓好智慧大道主干路网、市政管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赛格潼湖半导体产业基地、SKI-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等一批项目动工建设。密切加强与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科技交流、产业对接、资源共享。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启动产业园六大片区建设,用足用好政策,加快项目引进落地,把中韩(惠州)产业园打造为各县区开放创新的重要阵地。

  高水平推动能源科技岛建设。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把稔平半岛建设成为大湾区能源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港口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做好LNG接收站前期工作,发挥隔墙供应优势,布局建设天然气电厂、大湾区数据中心等项目。依托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整合全市多种能源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谋划建设现代物理与能源省实验室。规划建设能源环保产业园,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

  加快集聚创新资源。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面向港澳引进国际领先技术,推动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合作;面向深圳引进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在惠转化;面向广州引进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到惠创业就业。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推动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组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0家,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8%以上。培育一批成长型科技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300家。

  优化外资外贸结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港澳等大湾区城市,携手合作引进来,“拼船出海”走出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吸引更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在惠设立总部、生产基地。紧盯日韩、欧洲重点地区,引进一批高端电子信息领军企业。落实省、市“外资十条”,大力推动备案外资项目落地。全力保持外贸稳定,加快创建服务外包示范区、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产业园,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帮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先行申报B型保税物流中心。着眼于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变化和产业转型需要,鼓励扩大高水平进口,重点支持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等先进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

  开放增活力,创新强动力。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包容四海的胸怀,努力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施展抱负、实现梦想,让各类企业同台竞技、创新争先,让惠州大地再现“孔雀东南飞”的盛景!

  (三)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

  一流城市要有卓越的特质,彰显悠久的历史、独有的魅力。我们要以国际国内先进城市为标杆,统筹社会与自然资源,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下大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和美誉度,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全面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和全省区域发展新形势,着力推动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等核心片区优化发展,加快惠东、博罗重点拓展区发展步伐,提升两大片区能级,整体融入“一核”;推动惠东、惠阳、大亚湾沿海地区联动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全面对接“一带”;推动龙门、博罗北部、惠东北部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助力构筑“一区”。强化规划引领和管控作用,*研究城市形态和发展方向,科学划定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和承载极限,推动城市精明增长、集约发展。加快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工作,推动“多规合一”,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统筹配置好全市土地资源。

  构建融入大湾区的大交通体系。加快对外大连通,建设半小时通达广深港特大城市的快速通道,抓紧对接莲塘口岸等骨干工程,全面推进赣深高铁、广汕汕高铁建设,上半年开工建设惠州北站、惠城南站等高铁枢纽站场。推进千万级新干线机场建设,建成惠州机场新航站楼,力争开通国际口岸。加强与周边城市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建成从莞高速、惠清高速,加快河惠莞高速建设,开工建设惠龙高速、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中心城区交通大循环建设,春节前建成仲恺大道,年底前建成小金河大道等5条市政路,推进金龙大道等快速化改造和安全提升,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形成“两环八射”主干路网,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上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