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挖掘惠州历史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内涵,全面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办好第10届东坡文化节,建成东坡纪念馆。推进高潭“三大基地”建设,建成省港大营救历史陈列馆。建设市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文化项目,筹建岭东雄郡文化创意产业园。推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开展百场文化惠民活动,推出一批具有惠州特色的文艺精品,提升城乡居民文化素养。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按照“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要求,全面加强县区综合医疗能力建设,推动8家镇卫生院改造升级为县区“第二人民医院”,完成惠东多祝、博罗杨村卫生院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实现县域内住院率超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65%以上。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引导推动高水平医务人员往基层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3名。*推进“三医联动”,重点抓好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示范点、医联体建设等工作。推进高水平专科建设,创建3个省级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支持市中心医院争取进入全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建设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端医疗机构建设,大力发展精准医疗,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促进长者乐享善为。充分发挥长者智慧资源,支持长者利用知识、经验和技能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咨询服务、社区治理、乡村发展,鼓励退休医生、教师到基层支医支教。提升养老设施标准和管理水平,推进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推进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社会工作者为长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制度。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开设长者饭堂,探索开展老年人“大配餐”试点。将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扩面至户籍60周岁以上,实现政府统保全覆盖。筹备设立长者服务专门机构,推动老年人事业高水平发展。
实施增收致富工程。做强富民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强化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0人以上,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落实好国家和省促进创业就业政策,将一次性创业资助标准从5000元提高至1万元,资助范围扩大到返乡创业人员。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培育专业理财、资产管理等服务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和房屋租赁市场。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将镇街工作重心从经济管理转向社会治理,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以社区村落为基本单元引导居民自我管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化全民禁毒工程。*开展全民普法行动,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推动基层“三社”联动,逐步实现社区社会工作全覆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石化行业、交通领域安全生产,开展事故多发路段和安全隐患点专项治理。整合应急救援资源,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支持工会、妇联在化解社会矛盾中有更大作为,*开展双拥共建,做好对口援建,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无小事。我们要真心为民办事,从小处着眼、实处入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不做“盆景”,切实解决百姓的难事烦事,真正让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
(七)实施引领发展的战略性战役性改革
一流城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治理体系。当前,改革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坚定推动改革提速,瞄准国内外最优最好最先进,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
要建立健全县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机制。按照市委要求,落实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针对每个县区“量体裁衣”,实施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1+7+1”一域一策评价体系。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引导各地探索符合实际的灵活的发展道路,着力提升城市能级、产业发展、环境质量、乡村振兴、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水平。充分发挥各县区比较优势,让每个功能区由原来单一发展模式的“跟随者”转变为各自功能区的“引领者”,让各县区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又协同配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