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一流城市,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我们要围绕“五大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一流城市成色。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精准要求,重点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群众致富奔康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完善扶贫大数据平台,大力实施兜底保障工程,做到脱贫不脱保,确保全市建档立卡的37895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真脱贫、不返贫。整体推进示范片规划建设,完成46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示范村工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102个市级相对薄弱村优先启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通过示范村产业辐射带动、基础设施延伸连通,以点带面促进周边农村发展。

  繁荣乡村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加工、物流、商贸等企业进乡村,推进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批农业公园。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因地制宜布局农业产业功能区,做优做强丝苗米、马铃薯、梅菜等特色品牌,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发展农村电商,强化城乡产销对接,以城市大市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东江菜师傅”工程,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

  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动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落实“一户一宅”管理要求和农房风貌管控指引,鼓励农房风貌改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推进农村“厕所革命”,80%以上村庄要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示范村创建,80%以上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窄路拓宽623公里、村道路面硬化236公里。实施农村饮水水质提升工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80%村镇达到省文明村镇创建标准,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进一步提升水利防灾减灾能力。立足防大汛、防大涝、防大灾,抓好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加快白盆珠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观洞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惠东白花河、博罗公庄河、龙门蓝田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河道疏浚、整治100公里以上。建设智慧水文监测系统,提升水情水文预测预警能力。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实施一批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和小水库、小山塘、小灌渠改造工程。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推动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支持博罗、龙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承办好2019广东旅游文化节。抓好“环罗浮山—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大亚湾—稔平半岛”滨海旅游产业带、东江西枝江滨江风景道建设,规划建设滨海旅游公路。完善旅游集散咨询、智慧旅游、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革命遗址、南粤古驿道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规范发展乡村民宿,壮大乡村旅游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让乡村成为城里人留恋、村里人乐居的幸福家园。

  (六)擦亮惠民之州品牌

  建设一流城市的根本目的是富民惠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我们要突出保基本兜底线,确保民生支出只增不减,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互促共进。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齐步走”,落实省学前教育、公办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全面实施“县管校聘”制度,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人数占比不低于5%。鼓励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相对薄弱学校流动。加快小区配套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建设,确保常住人口4000人以上行政村单独办园全覆盖,全市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以上。加大中小学校建设力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4万个。围绕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提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培育更多产业技能人才。大力推动省市共建惠州学院,支持电子、化工、材料、能源、师范等重点特色学科建设,打造根植惠州、服务大湾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举办院士专家大讲堂,提升市民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