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全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打通落实企业降成本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帮助民营企业越过市场“冰山”、攻克融资“高山”、趟过转型“火山”。积极策应市百亿工业企业以及“158”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推动今世缘酒业打造百亿级企业、新源生物纳入省级“小巨人”企业培育库、苏杭科技等企业创成市级“小巨人”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应税开票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户、工业入库税收超千万元企业3户,形成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新增长点40个。大力实施品牌强企战略,强化专利和商标保护意识,重抓品牌创建和标准化建设,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商标3件,培育省长、市长质量奖企业各1家。加强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建设,做好金之铖等企业上市服务指导,确保1家、力争2家企业在“新三板”“四板”挂牌。

  大力推动园区加速融合。以“质态提升年”为引领,统筹推进县经济开发区、淮安(涟水)空港产业园以及今世缘食品产业园载体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食品饮料、高端装备、综合物流等重点产业,全面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确保县经济开发区创成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在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再进位,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淮安(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循环化改造,推动五港再生纸产业园回顾性环评获批,确保驰硕新材料、恒佳福纸业等项目开工建设,华昌智典、永诚纸业等项目竣工投产,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推动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围绕“315”工业企业培育计划,立足调整优化、差异发展、规范管理,进一步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能力。认真落实省“科技改革30条”政策,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着力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加快构建更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和“小升高”计划,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梯度系统,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一对一业务指导和服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1.7%。深化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淮阴工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空间合作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6.5%。*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加强科技与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纽带作用,突出重点产业和企业,集聚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返乡创业人才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力争入选“双创计划”“淮上英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

  二、更加聚焦三农优先,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引领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以上,新增旱涝保收农田1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打造20万亩连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和10万亩连片优质粮基地。聚焦“三特”现代农业,*推进“一路一廊”战略,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0个以上,积极推广稻田养虾、养蟹等共作模式,加快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等扩面提标,新增稻虾、稻蟹共生面积1万亩,新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5万亩,打造5个万亩绿色高产稻麦示范片,新培育瓜蒌等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工厂化食用菌种植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深化农业园区“四级联创”,推动红窑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及陈师百药园、南集现代农业示范园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以上。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发展家庭农场100个,新增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培育区域公共品牌5个,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20个以上,确保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争创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