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城市环境持续提升。总投资约68.5亿元的352个“六改”项目扎实推进。完成40条道路建筑立面整治和近200条道路城市家具改造,对全市8781个强弱电箱体进行了彩绘美化,实施了一江两岸灯光秀南北延伸、青山湖景区、抚河沿线、八一公园,以及中山路、胜利路、阳明路、站前路等一批景观亮化项目,打造了胜利路、广州路、火炬二路、南京东路等15条精品样板街区,高标准完成了八一大道、北京路“一纵一横”建筑立面综合改造,改造提升了西湖区朱紫巷小区、东湖区美福庭院、南昌县莲垦社区等一批老旧社区。“马路本色”行动实现全覆盖,主干道全部实行机械化清扫和“以克论净”考核,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62个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全面铺开,建筑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巩固落实,“洁净南昌”品牌全面打响。强力开展了施工围挡、出租汽车、机场火车站、客运场站、港口码头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了智慧工地、智慧交通管理,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市在全国100个大城市交通拥堵指数排位由2017年的41位下降至77位。

  乡村环境明显改善。全市2334个新农村村点“七改三网”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开展了新农村“五拆五清”工作,共拆除各类有碍观瞻建筑160万平米。21个特色小镇、109个“五位一体”示范村、30个新户型推广示范村建设持续推进;启动了10条新农村“四精”示范线路建设。南昌县八一乡钱溪村和向塘镇剑霞村、安义县新民乡珠珞村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安义县石鼻镇、南昌县幽兰镇被列为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安义县罗田村被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铁路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成效明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圆满完成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验收工作。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5处,87个农村村点水环境治理加快推进。

  生态环境巩固优化。打好蓝天保卫战。“四尘三烟三气两禁”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打造了“禁燃禁放”南昌模式,“南昌蓝”成为城市靓丽名片。在城区人口多、汽车多、工地多、企业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四多一大”的情况下,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0微克,比2017年下降26.8%,浓度值在全省最低,下降幅度排全省第一;PM10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64微克,下降15.8%,下降幅度排全省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9.6%,比2017年上升7.6%,上升幅度排全省第一,连续五年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排名第一。空气质量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和全省各设区市中率先达到二级标准。打好碧水攻坚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消灭6个劣Ⅴ类水质断面,完成6个黑臭水体整治。启动全域治水战略,九龙湖污水处理厂、南昌县污水处理厂、进贤县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提标改造项目投入运行,启动了青山湖等5座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作。全市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状况总体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水量达标率为100%。东湖区贤士湖、幸福渠流域水系治理经验获得各界高度点赞。打好净土防御战。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全市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及重点区域周边土壤监测,*开展“绿盾2018”、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查整治、全市机动车维修和拆解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专项行动,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打好环保督察整改歼灭战。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鄱阳湖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有序推进。破解了麦园垃圾处理厂整改、黑臭水体整治、蓑衣荚排污口整治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全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加强。

  (三)聚焦强动力添活力,改革开放全面纵深推进。

  改革继续深化。市县机构改革顺利启动、平稳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等新机构加快组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进,探索推行了“六多合一”集成审批模式,“一枚印章管审批”初显成效,审批证明材料压缩37%,审批环节压缩45%,审批时间压缩33%,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0%,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南昌模式”在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试行政务办事大厅错时延时工作制,打造了365天“不打烊”的政务服务。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持续推进,南昌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上线运行。全国首个人才服务“港网窗”一体化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试点工作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验收。加快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工业园区先行开展租售并举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昌南工业园在全省率先转型为新经济产业聚集区。按照权力下放、资金下沉、重心下移、监管跟上、考核精细的思路,推进了财税管理、城市管理等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同比下降4.41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同比提高6.0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大养老”服务体系,全市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比重达62%。东湖区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打造了示范性养老服务品牌。稳步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大力开展绿色殡葬专项行动,打造了文明祭扫“南昌模式”。青云谱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湾里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我市率先在全省全面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军民融合改革、林业体制改革、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各领域改革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