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科技发展引导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组建子基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创新发展。平台不断拓展。南昌科技广场、红谷滩科创小镇、航空科创城、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城以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天津大学南昌微技术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产业研究院、直接质谱与精准诊断国际转化研究中心、工业过程智能化研究院、江西省经典名方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全省第1家、中部省份第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我市挂牌运行。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经开区。全省首个中科院直属二级机构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落户高新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各新增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分别新增8家、7家、5家,市级众创空间备案新增9家。人才加速集聚。出台“人才新政”22条,制定配套细则34个,人才落户超万人。实施“洪”字号系列人才计划,引进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137人次,柔性引进院士40人。全省首家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落户青山湖区。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致力打造人才蓝海,帮助省内外数千家企业招聘各类人才和服务用工110万余人。我市荣获中国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十佳城市。能力不断提升。预计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1.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左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增长70%以上,创历史新高;全市专利授权量达130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637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5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48.31亿元,增长12.9%。全国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全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加快推进。“03专项”试点示范高位推进,全市基本实现城区、县区、工业园区NB-IoT连续覆盖,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农村,率先在全省开通首张5G实验网,物联网技术及产品应用于智慧消防、公安、环保等27个领域。
现代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初战告捷。多渠道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稳步推进。开展“清楼扫街”行动,严厉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全面加强P2P等重点领域整治,支持设立市第一、第二金融法庭,着力消除潜在风险隐患。金融业发展成果丰硕。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落户各类金融企业超1000家,江西银行成为“江西金融第一股”,江西高速财务公司落户红谷滩新区,恒邦保险新增三家省级分公司,全省首家民营银行裕民银行申报筹建获得重大进展,浙商银行南昌分行正式落户,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启动运作,全省首家区级金控公司获批组建,基金、担保、转贷、租赁、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组织日益健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水平明显提升。打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攻坚战,实现“新增2家、控股1家、申报2家、备案2家”良好开局;打好降成本优环境持久战,持续抓好系列惠企政策落地,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国有出资全覆盖融资担保体系加速形成,全市转贷公司累计提供“过桥”资金超300亿元;打好上市公司保卫战,组建首期规模20亿元的纾困基金,与上市公司共渡难关。继续推进“重资本轻资产”招商模式,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有力保障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投产。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按照“整合资源、分类实施、优化路径、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全市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市属国有资产清产核资、资产重组,投融资主体在市场化转型中做强做大,市政公用集团资产突破1000亿,市政控股率先获得AAA信用评级。科技金融试点初见成效,产融合作试点纵深推进。
(二)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美丽南昌•幸福家园”打响品牌。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以及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线网、城市更新、城市双修、重要节点区域等专项规划加快编制。重点推进总投资1500亿元的城建项目68个,完成投资210亿元。昌东大道南延、志敏大道、前湖立交及前湖大道快速路主线相继通车;轨道交通2号线后通段、3号线、4号线,洪都大道快速路改造,昌九大道快速路改造二期、昌西大道、海昏大道、昌南大道快速路改造等项目快速推进;昌吉赣客专、昌景黄客专、昌九客专项目推进有关工作稳步开展。提前三个月完成2124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54个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污水管网、公共停车场建设扎实推进。省委党校、红谷隧道、中至信息大厦、北京银行南昌分行营业大楼四个项目荣获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