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统筹兼顾、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为抓手,培育壮大“956”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制造业强市和服务业中心城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推进60个智能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制造业、服务业有机融合,推动工业企业向以制造为基础的产品、技术、服务等综合供应商转变。提升食品饮料行业精深加工能力。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品牌化、定制化发展。促进化工行业集约、绿色发展。引导传统服务业创新商业模式、服务方式。推动批发企业更大规模聚集、发挥更大辐射作用,鼓励发展新零售。快速提升多层次的住宿接纳能力,积极发展休闲度假主题酒店和特色民宿。大力发展安全放心、高品质有特色的餐饮业,培育为居家烹饪配套的服务企业。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引龙头、聚配套,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中电科电子信息装备产业园、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浪潮大数据产业园、青岛(芯园)半导体产业基地、青岛芯谷等园区建设。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促进修正药业、海王生物、国药医疗等项目建设,支持现有药企加快发展。依托整车生产龙头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大及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发展航空产业。培育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仪器仪表等智能装备产业。推进石墨烯、碳纤维等新材料开发应用。

  做优做活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生活**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发展。培育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青设立分支机构和功能性总部。加快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董家口铁路物流园、胶州多式联运中心等项目建设,发展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放大港口、机场、高铁等交通设施快速提升的效应,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积极推动旅游大项目建设,推出个性化、品质化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加强网络营销、精准营销,打造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影视演艺、动漫游戏、出版发行、数字传媒产业。推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西海岸新区智慧科技健康城、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城建设,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高地。丰富养老服务业态,重视居家养老,加强养老机构建设,促进养老服务连锁化、专业化发展。发展科技服务业。引进培育知名展会,做大会展业规模。发展总部经济、工业设计、会计审计、法律、检验检测服务,打造高端商务中心。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实施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发挥大企业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培育一批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推动标准体系由工业向经济社会各领域覆盖。实施品牌驱动工程,打造青岛制造、青岛服务、青岛购物、青岛文化、青岛旅游五大品牌,加强品牌整体推广和城市综合营销,持续提升“品牌之都”影响力。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广泛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力争有创新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高3~5个百分点。支持企业建设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进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力争培育“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20家。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队伍,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00家。

  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创新集聚作用。建设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等加快建设,支持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跨越式发展。积极推动国际院士港等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平台更好发挥作用。支持建设一批产业链协同融合、开放共享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更好发挥驻青大学、科研机构对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支持“蓝色药库”建设。组织20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对接活动。建立多层次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