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平等竞争,着力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加强要素保障。启用“金企通”融资服务平台,开展民营企业融资对接专项行动。加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力度。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用地支持保障力度。加强企业用工对接,落实稳岗补贴制度。着眼企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组织专场招聘,加强对口帮扶劳务协作。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严格执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坚决落实减税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社保缴费等降费政策,清理规范商(协)会、中介收费,严厉查处乱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合规成本、物流成本和各项要素成本。

  推动市场主体成长。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争取突破150万户,其中企业超过55万户。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出主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大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建立政商联系沟通服务平台,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充分发挥新组建的民营经济发展局在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牵头作用,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各类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弘扬企业家精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让企业家有更多的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

  (十一)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把准发展定位,补齐短板,拓展空间,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提高重点功能区开发开放水平。推动开发区、高新区和保税港区体制放活、环境做优、产业做强、管理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创新管理和运营模式,集中精力抓经济管理、投资服务和规划建设,采取市场化方式解决高端人才紧缺、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扩大简政放权,将部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功能区。完善功能区基础设施、生活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引导产业项目向功能区定向集聚,实现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促进重点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西海岸新区在服务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先行先试,当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加快发展的驱动器。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开展好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物流、贸易、加工制造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动核心区实现突破性进展。蓝谷加快高技术产业项目建设,争创以海洋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启动消费中心项目建设,申建空港综合保税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大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领域资源集聚和发展力度,打造新金融快速发展和财富管理高地。

  促进区市经济蓬勃发展。区市要强基础挖优势,补短板避劣势,聚焦能够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产业集群集中培育,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集聚区,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条件发展制造业的区市要牢固树立制造业立市(区)、制造业强市(区)、制造业富市(区)的理念,重点发展制造业以及配套服务业。中心城区要围绕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楼宇工业等主题加快相关产业发展。区市要大力发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争先恐后加快发展;努力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市级建立全域资源流动、企业搬迁合理的利益调整机制,健全加快发展的激励机制。市直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区市的调度和统筹,加强对薄弱部位的帮助和支持。

  (十二)*推进时尚美丽青岛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持续推进美丽青岛三年行动,推动城市规划科学化、建设精品化、管理精细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持续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完成《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和《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编制。发挥城乡规划综合管控和前瞻引领作用,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深化总体城市设计,引导优化公共空间、街道景观、建筑立面,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优化历史街区规划,促进老城区有机更新,传承历史文脉。

  高标准实施城市建设。精心建设城市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打造留得下、记得住的建筑精品。加快构建环湾一体的高快速路网体系。打通20条未贯通道路。完成4座水厂深度处理改造。扩建李村河、海泊河、麦岛污水处理厂。加快“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新建天然气管网200公里。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新建改建公厕120座。新建改建绿地200公顷,改造口袋公园、景观节点5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