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以“一镇一村、五洋路沿线村”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村。加快改善人居环境,继续推进乡镇“五个一”工作,新建和改建一批集镇和农民新社区,巩固提升一批集镇街道,全域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抓好金台、唐垴、荆南、借粮湖等6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和20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抓好荆沙“四化同步”示范带建设,加快推动优质稻、双低油、小龙虾、生猪、蛋鸡等5条特色全产业链发展,启动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重点建好中国油菜花海小镇,同步推进纪山楚医药养生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环境,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启动新埠河、郑家套河、殷家河堤防加固工程,实施兴隆枢纽蓄水影响整治工程,完成大港河治理和长湖湖堤加固;新建和续建高标准农田21.2万亩;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启动沈集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启动农村社区、城镇社区综合试点工作,创建示范点10个以上;实施农业农村“领头雁”计划,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启动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育淳朴文明乡风。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擦亮农村改革品牌,凸显沙洋农业特色优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266家。巩固“按户连片耕种”成果,新建县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万亩。健全农业经营风险监管机制,保障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增试点面积2万亩;深化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农业管水用水节水效能。

  (五)坚持提升品质,增强县城凝聚力。

  持续推进“四区并进”,不断提升承载力。以老城区改造为抓手,统筹推进堤内堤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临江大道建设,启动行洪区滨江生态公园项目,完成老城区和平湖水系污水管网联通改造,新增雨污分流管网10公里,提档升级汉津大道,创建省级文明示范路,完成西荆河景观带建设。以县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为抓手,加快滨江新区生态运动公园建设,不断完善平湖公园配套设施,长林南一路等4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新港区洪岭大道南延伸段、洪岭一路东延伸段、洪沙渠及桥梁建改工程,完善物流产业园设施功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启动沙洋经济开发区工业三路、工业五路南延伸段建设,进一步拉开园区发展骨架。突出抓好城市绿化,实施道路绿化工程11个,新增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以上。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加快推进新城泵站建设,幸福泵站建成投入使用,启动汉江—小江湖—西荆河水系连通工程前期工作。

  突出抓好“五城同创”,不断提升竞争力。严格规划管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机结合,逐步实现“多规合一”。突出抓好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对照9大类43项创建标准,实施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等“九大提升行动”,力争明年底通过国家卫生县城考核。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常态化推进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力争城区机械化洗扫率达55%以上;强化城区管理联合执法,推动小区物业管理提档升级。同步推进国家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办好“市民学校”,举办“最美身边人”等榜样评选,鼓励支持公益组织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完成造林绿化1.8万亩,林木蓄积量增长4%以上,争创省级生态镇3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13个,力争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凝聚力。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启动沙洋外国语学校、特殊学校建设,加快县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着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县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县中医医院、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快推进。坚持文化惠民,抓好特色文化“地标”建设,以老码头、造船厂和行洪区滨江生态公园等项目为核心,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中国农谷干部培训学院建成投运为契机,做好“五七”干校旧址保护文章,发展红色旅游和教育培训产业,促进文化旅游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商圈,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完善金水湾商业街、老城区商业街功能。健全基础配套功能,优化“1+4”农贸市场布局,抓好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新建或改建公厕11座;新增天然气管网16.3公里,实现城区燃气使用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