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六)坚持优化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加快构建开放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沙洋公铁水联运体系提档升级,蒙华铁路、枣潜高速建成通车,抓好207国道、311省道沙洋至后港一级公路等道路改建工程,全面完成汉江二桥桩基础工程,加快武天(沙)宜高速公路对接工作,完成沙洋多式联运综合码头工程前期,力争沙洋汉江三桥及G234绕城公路、江汉航线航道升级改造工程、汉江沙洋港疏港铁路、沙洋通用机场、铁水联运煤炭中转枢纽站等重大交通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建设库。抢抓湖北省自贸区、荆门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机遇,推进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沙洋园项目建设,争取荆州海关在沙洋港设立海关监管点,将沙洋港建成荆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基地。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省、市改革方案要求,加快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和服务效能。完成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完成消防转制改革,推动建立科学的联防体系,启动消防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一网办、一门办、一窗办”服务;试点提升后港、官垱镇级行政管理权限;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监管清单制度,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进县级证照事项清单化管理,提升办理实效。培育规范中介市场,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模式,着力提升执法质效。

  深度营造发展环境。大力营造政务环境,深化“两整”活动,实行问题整改清单销号动态管理,推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大力营造良好金融环境,*推进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资本流入实体经济,确保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优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对政府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支持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进1家金融机构入驻沙洋;加快推动重点领域保险业务发展。大力营造创新环境,注重科技创新,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搭建科研合作平台,新增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发明专利授权10件以上。大力营造人文环境,抢抓人力资源先机,大力实施“招硕引博”、“汉上英才”、“两江创客”等人才工程,招引硕博人才20人以上;继续实施“双千计划”,力争三年内引进大学毕业生1000人。

  (七)坚持以民为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底线保障。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推行实名制管理,落实欠薪“黑名单”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参保基础数据库。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确保动态管理下的低保救助应保尽保。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抓好农胜片区、西荆河片区和三峡土家族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2003套,分配入住653套;完成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260套(户)、公租房分配入住276套(户);农村危房改造863套(户)。

  聚焦公共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行城乡教师交流,推动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发展;优化高中资源配置,加快“新高考”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重点巩固“三通六统一”建设成果,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健全基层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抓好乡村文化综合体建设,新建一批镇村文体广场,无线电视发射塔建成投入使用,“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积极筹办市八运会,办好第三届江汉运河国际半程马拉松。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建立县级文物保护名录,推动古建筑、古遗址、革命遗迹保护性修复,县博物馆启动规划建设,实施纪山楚墓群保护与旅游示范区项目,配合完成城河遗址考古发掘,扩大沙洋历史文化影响力。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宗教场所活动,促进宗教“中国化”。

  聚焦社会稳定。围绕中央扫黑除恶“深挖根治”阶段性目标,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深挖彻查“隐性”黑恶势力及“保护伞”。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推动“雪亮工程”、“智慧警务”等平安载体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全覆盖,推广“枫桥经验”,着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继续推行领导包案,新化解一批信访积案。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融合发展,严格落实优抚政策,做好优抚安置和拥军拥属工作。深化监地合作,开创共建共享共荣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