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持续加快项目建设。强化市领导挂钩重大项目、机关部门服务重点项目等工作推进机制,推动项目建设保量、增速、提质。加大对接力度,确保省级重特大项目数量和规模全省前列。继续推行代理代办制度,做好“三证”办理工作,促进在手项目早开工。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周期,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达产、快转化。持续开展“月月看、家家到”观摩活动,全力保持项目建设升温态势。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1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0个。

  持续强化对外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做好对接服务上海文章。放大杨浦、奉贤(海安)工业园区吸附效应,发挥海安市上海商会平台优势,积极招引基金、证券、贸易、文创、建筑设计等领域知名企业来海安建立基地,引进一批优秀高管人才。加强与上海等重点城市农超、农贸、便利店双向对接,探索共建合作模式,让更多本土农产品打入长三角市场。整合海安及周边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旅游精品路线,吸引更多游客“吃住在海安,游玩在周边”。策应“一带一路”,加快“走出去”步伐,力求走得更稳更准。加强涉外企业专题培训,培育一批精通外语、法律、政策的涉外人才。鼓励企业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供应链等新业态,借助国际展销、“互联网+”、建设“海外仓”等方式拓展全球市场,确保进出口总额140亿元。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开展资质认证、争创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5亿美元。搭建外经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建筑企业参与境外项目总包,推动优质企业境外发债、海外并购、直接投资,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额3亿美元。

  四、突出集聚集约,打造园区品牌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今年,我们将更加注重集聚集约,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全面提升专业园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和贡献率。

  严格资源利用绩效管理。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加强对项目用地规模、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全程监管。全面推行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实行差别化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建设用地利润、税收提升8.5%。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总量,对开发区、高新区1亿元以下、其他区镇5000万元以下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继续开展闲置低效用地整治活动,深化集约用地“五改一调”“增存挂钩”机制,盘活利用闲置低效用地3000亩,实施挂钩拆旧复垦7000亩。有序推进“五化并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创建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市。加快实施“空间换地”,新建并使用多层高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以上。

  提升国家级开发区新内涵。围绕在南通开发园区中勇争第一、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中争先进位的目标,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区域试点的创新带动作用,加快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常安纺织科技园加快污水处理、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综合治理,在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上实现突破,打造国际一流、国内第一的园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实行个性化、专业化工作推进标准,整合科创园力量,加快加速器二期和展示中心建设,大力招引机器人检测项目,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开发区台商产业园强化对台招商,全力招引3000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中意生态园加快核心区建设,力争升格为国家级区中园。

  **省级高新区新动能。抢抓省级高新区发展机遇,突出“高”“新”,推动项目、技术、人才、载体、资本等高质量集聚,争当全省省级高新区排头兵。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重特大项目招引及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科创园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加快筹建研发检测平台,打造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时尚锦纶产业园加快研究和对接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政策,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国内知名的锦纶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高新区台商产业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台湾工商团体深化合作,全力招引3000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

  构筑滨海新区发展强磁场。围绕“打造海安经济新增长极”定位,完善滨海产业规划布局,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大力发展海工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招引亿元以上环保、装备项目5个。全面推进博润海上风电项目。提升高端石材、现代家具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持续加大文旅项目招引力度。进一步完善新城建设,推动金港广场二期、滨海商务中心等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