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巩固国内市场,推动建筑产业向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拓展,实现施工产值1600亿元。主动策应“一带一路”,开拓国际市场,确保海外市场营业额增长20%以上。进一步发挥建筑业富民增收作用,不断提升建筑业对全市财税的贡献份额。加快数字建造、绿色建造等新技术新业态的集成应用,不断提高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和新建成品住房率。全力推进建筑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企业资质升级和创建优质工程,新增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1家,新增鲁班奖1项、国优奖3项。

  增强财政金融协同效应。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带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协同支持经济发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加大优质税源培植和重点企业监管力度,实现财政收入健康有序增长。坚持效益导向,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加强债券发行管理。做强智能制造产业子基金,设立军民融合、新型服务业、并购重组等产业子基金。加大PPP项目管理和推进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强化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更加注重资本监管。鼓励国有企业与国内知名集团合作,拓展市场业务,推动资产证券化,提高运营效益。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争创省金融创新奖。确保贷款增量100亿元,制造业贷款占比25%以上。全面融入省金融综合服务母平台,确保上线企业1000家、线上融资企业200家。放大中投保海安公司优势,累计担保额达55亿元。优化转贷合作方式,确保转贷应急规模15亿元以上。鼓励保险行业拓展涉企险种,参与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突出创新驱动,再添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我们将坚持高点定位,全面落实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任务,多层次激发和**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地区。

  培育创新主体。坚持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力争突破24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5%。落实国务院促进创新改革举措,对接“江苏科技改革30条”,全面深化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扎实开展“服务企业科技行”,加强与中科院、“双一流”高校、省产业研究院等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60个,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个,力争开发出具有前瞻性、原创性、标志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拓展创新领域。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确保新增省、市质量奖各1个,中国驰名商标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8项以上。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形式,开展进口替代型高新技术及产品研发。推动智能产业发展,新增南通市级以上智能车间3家、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2个。坚持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大力培育农业农村科技力量,推广应用乡村绿色生产新技术、新产品。

  浓厚创新氛围。大力实施“海陵英才”计划,全方位集聚科研、教育、医疗、文化、金融、资本运作、开放型经济等领域专业人才,全省县域人才综合竞争力再前移一个位次。支持院士来海安创新创业。引进产业领军人才10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0人、高端人才创业项目50个,省双创人才、双创博士入选数南通领先。引进蓝领技能人才7000名、高校毕业生6800名。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扩大“苏科贷”规模,确保投放额达1亿元。主动对接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确保市场成交额1.5亿元。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工程示范市建设,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件。

  三、突出项目合作,推动开放开发

  只有开放合作,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今年,我们将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加快打造开放开发新高地,全面提升经济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

  持续推进智慧招商。坚持一手抓大项目落户,一手抓外资到账,积极开展“重特大项目突破年”活动。进一步推进精准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境内重点瞄准北上广深地区,境外更加聚焦台湾、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项目招引上实现新突破。选优配强招商队伍,组建市投资研究促进中心和直属招商机构。开发区、高新区成立并企业化运作招商公司。加大中介招商、以商引商以及与驻外机构合作力度。举办首届海外华人华侨及海外社团组织联谊活动。充分发挥五大招商服务督查中心作用,强化落实项目共引共建共享政策。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22个、50亿元以上3个。新招引注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2个,实现外资到账3亿美元。对3000万美元以上特别是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成立专门服务小组,确保项目加快落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