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推进“数字桐乡”建设,打造跨越发展新引擎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必须抢抓数字经济变革的时间窗口和乌镇峰会红利**机遇,加快打造数字经济新名片,全力争当“数字中国”建设先行区。

  加快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做强数字产业载体。以创建乌镇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世界互联网产业园、平安新经济城等产业载体。积极推进开发区互联网产业园、乌镇街、乌镇设计园等多元化数字经济科创中心、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努力打造数字产业发展核心区。高水平办好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打造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强数字企业引育。聚焦电子新材料、汽车电子、智能安防等优势产业,加大企业培育支持力度。紧盯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设备等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积极招引领军企业和高成长项目。加快实施“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融合高新技术项目引育计划。力争全年新增数字经济企业1000家、数字经济行业领军企业不少于5家;完成数字经济投入2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增长13%以上。

  加快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应用。全面实施“智造桐乡”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建设,力争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00个,建成数字车间10个。加速企业上云步伐,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省“两化融合”指数达86以上。加快建筑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建筑业产值340亿元。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提升。全面推进科研信息、设计咨询、金融物流等生产**业数字化。设立毛衫、皮草、家纺等行业跨境电商孵化园,探索电商发展新模式,实现网络零售额430亿元。以智慧旅游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濮院古镇旅游区和石门乡村旅游区建设,全市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亿元。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高起点编制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建设数字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加快实施智能养殖场关键技术研发等一批示范引领项目,以信息化、数字化引领现代农业向标准化、机械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领域的普及。

  加快城市数字化建设。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力开展“数据大会战”专项行动,搭建统一开放的公共数据平台,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聚焦“掌上办公”“掌上办事”,强化移动办公平台应用,实现移动办公全覆盖。加快便民服务事项流程优化再造,95%以上的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推动民生服务数字化,重点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化应用项目。创新数字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加快建设数字城市。积极探索“城市大脑”建设,打造城市综合治理云平台。加快推进智慧交通、智慧警务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智能管理运行水平。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宽带、无线和物联感知网络设施建设,加快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积极争取5G网络预先试商用,实现城乡高速光纤网络全覆盖。

  (三)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激发赶超发展新动能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关系经济转型升级,关乎桐乡发展未来。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引领,将改革作为最大红利,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改革创新中打破瓶颈制约,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以科技创新增添发展动力。加快建设高新平台。深度融入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加快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推进浙江省毛衫时尚产业、乌镇互联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中小微创新主体配套赋能。全面实施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孵化机构4家。加快培育高新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科技型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深化校地合作机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6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开展全省首批“浙江院士之家”创建,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00件以上,努力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加快引育高层次人才。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全市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580人以上,其中省级以上高端人才不少于18人。加快实施“标准化+”。健全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启动各级标准化试点项目8个以上,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0个、认证企业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