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多管齐下打造宜居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治水、治气、清废工作,全力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打好“治水巩固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美丽河湖”创建,新建城乡污水管网20公里。持续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和涉水污染行业整治,试点小区阳台废水专项治理。巩固劣Ⅴ类水剿灭成效,市控以上监测断面Ⅲ类水以上比重不低于70%,在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考核中力争优秀。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工地道路扬尘、工业粉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源管控力度,实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废气臭气专项整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以上,PM2.5年平均浓度控制在40微克/立方米以内。打好“清废攻坚战”。继续深化垃圾分类处置,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快新都绿色能源提级改造项目和工业固废处置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垃圾处置能力。

  (五)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开创兴农富民新局面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美带动桐乡美、乡村富实现桐乡富,全力争创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

  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做大农业发展平台。加快运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经济开发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综合园区等重点平台集中。加强农业招商选资,创新农业项目管理和推进机制,继续办好农洽会、农展会和丰收节系列活动。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实施“12355”行动计划[15],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做强杭白菊、湖羊、蚕桑等全产业链,提升农业精深加工水平,打造精品产业基地,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做精农业发展品质。培育农业新经济新业态,因地制宜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注重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强农产品包装设计,积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绘就乡村振兴生态底色。按照**景区的理念要求,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制定新一轮美丽乡村政策意见,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培育示范镇1个、精品村6个、优美庭院示范户5000户,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长效保洁管护机制。深化“森林桐乡”建设,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200亩以上,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挖掘传统文化基因,高度重视古桥、古树、古建筑保护,注重延续江南水乡风貌特色,留住美丽乡愁。加强村庄规划、农房设计,完善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提升乡村建设管理水平。

  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确权登记颁证。*实施“116”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16],整治区域面积3.6万亩以上。加快土地流转,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加快推进“百村抱团”项目建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力争达到120万元。*实施金融惠农行动和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坚持外引内育,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扶持新农人创业创新,新增新型职业农民300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等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力度,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5%。

  (六)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

  民生所需就是发展所向。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水平推进“风雅桐乡”“平安桐乡”建设,着力补短板、促均衡、提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让人民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加快城市书房、书香驿站建设,实现城市书房(驿站)镇(街道)全覆盖。启动丰子恺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举办伯鸿书香奖、茅盾文学新人奖等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和支持更多文化精品创作。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紧紧围绕“2+3”文化产业定位,做强“3311”文化产业发展平台[17],力争新增规上文化企业20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幼儿园扩容工程,实施9个项目建设,其中3个投入使用,二级以上优质幼儿园覆盖面达到70%以上,努力缓解入园难。加强名校、名师、名校长培育,加大合作办学力度,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生校外机构专项治理,完善培训机构“白名单”“黑名单”制度,坚决遏制培训乱象。提高医疗健康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多医疗健康服务。*实施“健康桐乡2030”行动,纵深推进医共体建设,市域内就诊率提升2个百分点。市一院急诊楼、市四院住院楼建成使用。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全力做好市中医医院等级复评。开工建设李宁体育公园,开展第十一个“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举办2019中国·桐乡马拉松赛和第十八届桐乡市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