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2019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奋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一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根据市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紧紧围绕“两个发展重点”,全力实施“七大行动”[6],扎实推进“四个桐乡”[7]建设,加快打造先进制造基地、诗画水乡典范、旅游人文名城、网络智慧强市,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70周年华诞。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均增长7%左右;外贸出口占全省比重持续提升。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守实体经济根基,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实体经济是桐乡发展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必须坚定不移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围绕平台推动、招商拉动、服务促动,不断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强平台。推动工业园区整合提升,重点打造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濮院、屠甸)、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世界互联网产业园)和融杭经济区(崇福、洲泉、大麻)三大主阵地。加快建立完善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三大平台能级,不断增强大项目承载能力。经济开发区平台要全面提升汽车汽配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园中园”承载力,努力争创国家级平台和省“万亩千亿”[8]产业发展平台;汽车汽配产业要加快打造以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等集聚发展的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要加快技术升级和全球布局,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要加快转型提升,引领时尚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国际化时尚产业基地。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世界互联网产业园)要加快构建以互联网为龙头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链,努力争创国家级平台,积极打造未来新经济赋能中心。融杭经济区平台要突出打造高档纺织、时尚皮草、绿色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争创省级产业园区。梧桐、凤鸣、河山、石门等园区要围绕自身特色,注重内部挖潜,加快“腾笼换鸟”,推动产业集聚提升。

  突出抓项目。全力开展“精准招商攻坚行动”,实行分产业分组招商,建立招商信息互通和“五个一”[9]督查推进机制,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突出平台招商主体地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重点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时尚产业等“3+1”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关联配套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全年完成合同外资5.8亿美元,实到外资3.8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00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80亿元,引进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投资项目不少于1个,引进总投资1亿美元和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全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强化项目推进清单化管理,落实联系协调、跟踪推动、督促检查等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以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和信心推进“拔钉清障”,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加快推进浦华新能源、党校迁建等项目建设,确保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90%以上。

  突出优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证照分离”[10]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标准地”改革,重点开展减证便民、企业登记便利化等5个专项“百日攻坚”,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90天”。畅通服务企业渠道。*推进“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按照“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要求,建立完善定点联系、定期走访、定期座谈、定期反馈的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全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完善扶持企业政策。聚焦资源整合和精准发力,推动政策由普惠向特惠转变,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全面落实各级各类降本减负政策,全面推行支持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桐乡18条”。强化企业梯队培育。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增“个转企”500家、“小升规”130家、“规上亿”25家。大力实施“瞪羚计划”“凤凰行动”,新增“瞪羚企业”[11]5家、股份制企业50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创业创新,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