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项目牵动和投资拉动并重,存量生成与增量引进同步,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实现振兴发展的突破口,启动产业项目提质增效三年攻坚战,强化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大、对地方贡献突出的好项目大项目,全力扭转产业项目投资下滑趋势。全年实施市重点产业项目200个以上。科学规划全市产业主攻方向,绘制多规合一产业功能区地图,围绕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产业定位、产业链等谋项目引项目落项目,形成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抓住国家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窗口期,围绕智慧城市、民生公益保障、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多引进外部资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提升农产品市场价值,倒逼农业结构调整和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建高标准农田70万亩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3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做出贡献。扩大杂粮杂豆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提高生猪养殖加工产业链延伸水平,提升乳制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养殖、森林种植、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做强做大食用菌、中药材、大榛子等林中经济。加快五常大米等域内独特地理标识品牌体系建设。强化市场营销,对接国内一二线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推进直供直销基地建设,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均衡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广私人定制、互联网众筹等营销新模式,开展“交邮合作”,支持农村客运带货配送,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市场导向,加快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进程,加大引导土地规模经营和推进农业“三减”力度。推动绿色农产品种植、精深加工和乡村旅游等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看头、有赚头、有奔头的产业。

  坚持以存量带增量、创新促升级,推动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着力支持大企业产业带动、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工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的牵动作用,按照资源统筹、高效利用、开放共享、适度超前的原则,引进战略投资者,年内建成首批十大云平台,并面向社会推出一批智能生产、智慧管理、智享生活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促进产业技术与生产快速对接、产品及时升级、管理成本有效控制,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与军工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对接机制,加快培育引进既懂设计又懂工艺、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建立企业诊断中心,扩大科技成果市场导入规模,支持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组建中俄等中外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着重解决企业管理组织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储备不够等问题。加大财政支持,鼓励校所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围绕市场需求领办创办科技企业,推动形成科技企业发展氛围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强化对科创企业多种形式融资服务,促进科技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户,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

  坚持补齐供给短板与引入外部需求协同发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潜能。夏季旅游重点突出生态之城、音乐之城、时尚之城、历史文化名城题材,提升高雅艺术、群众文化、欧陆风情、山林穿越、电子竞技、汽车营地、南病北治、生态观光养生等旅游供给能力和水平,打造全国一流的避暑胜地。冰雪旅游重点扩大冰雪运动、冰雪体验、冰雪文化娱乐、冰雪服饰和装备供给,启动规划建设世界顶级冰雪主题乐园和大亚布力景区,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等地区开展针对性市场营销,打造全国及国际地区性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强化政策导向,系统推进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花园街等历史街区整体性改造建设及业态布局,持续推出一批吃住行游购娱特色旅游产品和新业态,探索建设旅游康养体系,进一步发展城市夜经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文化旅游云平台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和服务,完善“先行赔付”等机制,真正让游客来得放心、玩得舒心。建设人社云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发展人力要素保障功能,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落实国家产融合作试点政策,推动金融业收入向千亿元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