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五)着力推动哈尔滨新区建设,加快实现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发展格局。新区建设既是国家战略,也是牵动哈尔滨乃至黑龙江振兴发展的关键引擎。我们必须紧扣“三区一极”战略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要求,集中资源、协同发力,推动新区加快建设,充分**发展活力。

  建设体制机制新高地。以更先进的理念、更开放的姿态、更坚定的决心,汇百家之长,走创新之路。立足打造“龙江特区”,支持新区复制自贸区经验,有效承接省市下放事权,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深化区街管理一体化改革,努力实现居民办事不出街、企业办事不出区,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的国家级新区。推动新区在人力资源管理、研发机构落地、创新创业、招商引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创新政策,更好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突出高端化产业发展导向,促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发展。抓好科技创新、金融商贸、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充分盘活成熟地块和闲置楼宇,着力引进一批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众创空间和高新技术企业,争取更多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重点产业项目、中外联合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新区。坚持新区对俄合作与深哈合作整体推进、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哈尔滨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

  提升宜居宜业新品质。高标准高水平完成新区总体规划修编,科学确定功能分区和建设时序。启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区倾斜,谋划启动建设国际冰雪运动中心、会展中心和文化艺术城项目,规划建设新区师大附中学校、新区市少年宫,加快建设市妇儿医疗中心。加强街区精细化管理,引导带动江南江北人口、经济要素均衡配置、协调发展,把新区打造成为宜居之城、创业之城。

  (六)更加致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从严安排“三公”经费预算,把财政资金更多用在保障民生上。重点抓好30件民生实事。

  (1)畅通城市路网,完善二环高架体系,打通三环交通堵点和二环三环西部联络线,推进跨城区内河断头路桥梁建设,启动实施机场第二通道、三棵树跨线桥、三环路王岗地道桥等项目,按照路平灯亮树绿标准全面维修改造区街巷路。(2)加快推进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工程,启动4号线、5号线一期工程,确保1号线三期载客运营。(3)系统治理交通拥堵,统筹优化平交路**通组织和道路单行设置,升级改造交通信号灯岗700处,安装LED交通引导屏45块。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渣土车、环卫作业车等全部纳入智慧交通云平台管理。全面取缔无路权车辆,重拳整治三环以内和三环至四环之间主干街路非法营运三轮车、残疾人代步车。(4)提升公交服务功能,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00台,调整开辟公交线路20余条。(5)推进供热网源互联互通,启动智慧供热试点,提高城市供热安全性稳定性。(6)有效治理燃煤锅炉,淘汰不具备升级改造条件的35吨及以下锅炉,启动65吨及以上锅炉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7)开展物业管理年活动,强化管理服务能力提升,着力解决城区800余万平方米弃管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老旧小区改造。(8)拓展市民休闲空间,规划建设整治江北沿江公园和新区友谊公园,新建武源街、向阳路等15个公园和游园,拆除儿童公园围栏,免费开放太阳岛公园,建设3处夏季城区江滨浴场。(9)解决棚改历史遗留问题,安置逾期未回迁居民4000户,基本建成棚改住房6000套,新开工2000套。加大“烂尾楼”依法整治力度。(10)维修改造主城区二次供水设施,解决老城区6.9万户居民“吃水难”问题。加大对磨盘山等水源地保护力度,启动城区应急供水水源及处理厂新建和升级改造。(11)依托城管云平台建设,整顿商业街区乱象,规范早晚夜市,取缔室外占道经营,治理牌匾广告混乱无序、低水平罗列状况。(12)保障农村五保户和低收入家庭住房,改造危房7000户,剩余6000户明年全部完成。(13)建设“四好农村路”200公里,改造危桥20余座。(14)持续稳定就业,安排1.3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推动大学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抓好对残疾人、戒毒康复人员等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15)发展素质教育,创建足球特色学校50所、冰雪特色学校(幼儿园)60所,建立市和区县(市)少年宫上下联动发展格局。(16)优化学校网点布局,闲置校舍优先支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优质民办教育发展。(17)加大对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支持,解决托幼机构供给不足、质量不优、收费过高等问题。(18)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启动普通高中“市区共建”试点,有序开展区、县(市)域内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19)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从严整治教育“三乱”,坚决把学生和家长负担减下来。(20)进一步解决看病难问题,推动二、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成“院办院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家。将医保异地直接结算范围扩大到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打造健康医疗云平台,为市民提供便捷医疗服务。(21)着力解决看病贵问题,推行省药品集中采购、全药网跨区域采购“两网并行”模式,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22)推动市属医院走“精专特”发展之路,做强一批高水平专科医院。(23)依托养老云平台建设,提高养老助老服务能力,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服务驿站30个。(24)做好特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依法保护修缮利用全市415处历史建筑,组建市芭蕾舞团和芭蕾舞学校,打造国际化哈尔滨交响乐团,力争两年内创作2至3部具有较高水准和市场感召力的原创高雅艺术作品。(25)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整合利用大学、大厂、社会场馆资源,开展驻场演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场次以上。(26)开辟冰雪运动场所,浇建80处公益性室外滑冰场,每个区建设1个室内冰上活动中心。规划改造八区体育场和市冰上运动中心,实现主城区、县(市)城关镇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公园健身路径全覆盖。(27)建立应急管理新体制,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云平台系统。(28)提升消防能力,新建标准消防站和小型消防站32个。严厉打击小区场地私搭乱建和堵塞楼内外消防通道等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消除火灾隐患。(29)建设城市安防云平台,安装视频监控设备4万个。(30)探索监管和服务新模式,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精准扶贫等领域试行保险公司介入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