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五、坚持共建共享,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始终秉持民生情怀,扎实办好社会事业提质、便民服务提效等六大类65件民生实事,让群众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安心、更有尊严。推进底线民生建设。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加大创业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全年扶持自主创业2200人,新增就业人员1.1万人,“零就业”和“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全年新增社保参保人员6万人。加强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衔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城乡低保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动态解决低保线以上的“边缘户”返贫等问题;加强未成年人、留守老人关爱和保护,年内提升留守儿童“关爱之家”10个、新建“残疾人之家”6个,让弱势群体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泗阳温度”。推进基本民生建设。*实施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泗阳中学南校区、实验初中西校区、开发区学校、育才双语学校等6所学校新建工程,完成实验初中二期、双语实验学校二期、实验小学西校区等3所学校提升改造工程,如皋泗阳实验学校、城南小学投入使用,如皋泗阳实验学校建设工程争创“鲁班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9所幼儿园,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加强与如皋等地合作办学,引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确保高考本科上线率继续位居全市前列。积极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帮助部分家长解决按时接孩子难题。积极打造健康泗阳,下大力气推进公办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加快县人民医院东院区、康达医院门诊楼建设,年内中医院门诊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二级及以上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畅通双向转诊渠道,群众县内就诊率90%以上。加大骨干教师、医生招引和培育力度,不断优化人才结构,让更多优秀人才“招得来、育得快、留得住”。注重师德、医德建设,常态抓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弘扬教风医风正能量。推进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双提升行动,落实最严格的水质监控和信息公开制度,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200公里。完善基层食品安全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合理设置镇村公交站点,强化农村客运站建设运营管理,完善和优化重要旅游节点公交线路。推进质量民生建设。大力发展养老、养生、体育、旅游相融合的康养产业,打造泗阳民生建设的“2.0版”。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样化服务,推进不同层次养老服务机构错位发展,构建多元化、高水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年内新增“医养结合”机构2个以上,建设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县老年公寓投入运营。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办好全国“平原林海”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开发漂流、摩托艇等参与型体育项目,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年内城乡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提升到80%。

  六、坚持文化惠民,努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需求,统筹推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提升。打造特色文化标识。编制中心城市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挖掘和研究运河文化、泗水文化、妈祖文化丰富内涵,加大桃源故城、三庄汉墓群、程道口战役和淩城遗址等遗迹遗存保护与开发,策划一批彰显泗阳文化特色的节庆、会展、庙会、演艺活动,延续历史文脉。推进“两岸三带”建设,精心策划“两河洲”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打造“城河一体”的城市特色风貌。制定古镇、名村及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计划,通过建筑修缮、历史要素恢复等,有序推进保护和恢复工作。做好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申报、保护及传承工作,推动云渡桃雕、淮海戏等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充分运用创意、科技手段和互联网营销平台,推动印刷包装、乐器制造等传统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将“小工艺”“小产品”做成“大品牌”“大产业”,年内新增“三上”文化产业企业20家以上。强化文化产业招商,推动小微文化企业整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2家。开展“文化+”行动计划,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创意等深度融合,年内新创市级文化产业园区1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坚持全域视角谋划旅游业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成子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建设,完善文化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高质量办好“中国•泗阳桃花节”、成子湖水域公开赛等旅游主题活动,构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多元旅游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流动文化驿站、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和数字馆建设,在“城市之家”配建文体服务设施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年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健全“三送”服务体系,把更多公共文化产品送到基层,全年送书2万册、送戏600场、送电影2000场以上。加强名家大师和高水平创作人才培养,壮大文艺工作者队伍。*挖掘泗阳特色文化资源和历史人文素材,精心创作一批弘扬正能量、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全年创作优秀文艺作品20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