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四是坚持品牌战略。实施品牌振兴战略,加大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国际竹藤中心的对接力度,持续做好我市企业品牌的培育,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入国家品牌联盟,提升品牌效益。积极创建“武夷山水”公用品牌,培育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和“三品一标”,提升绿色品牌知名度。力争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注册商标400件。

  (二)以项目突破为支撑,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后劲”的理念,加大项目招引、推进和保障力度,保持有效投资稳定增长,不断夯实发展后劲。

  一是聚力抓好招商引资。围绕七大绿色产业,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建立客商资源库、招商项目库。强化“一把手”招商、园区招商、“互联网+”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紧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上下游配套项目,力争新增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5个以上。

  二是聚力抓好项目接续。深化“五个一批”项目攻坚,实施精准协调会商、审批全过程代办等机制,坚持每月集中开展开竣工活动,*开展“比招商、晒签约”“比前期、晒开工”“比服务、晒成绩”活动,推动项目接续转化,启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等项目,加快推进建瓯筹岭风电场、燃气管道、殡葬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建筑工业化等项目投产。全年计划实施39项省、南平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86.55亿元,年度投资43.64亿元。

  三是聚力抓好要素保障。扎实推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高新园区建设,提升“中国笋竹城”品牌。完善“一区三园”基础设施,拓展园区功能,征地2000亩,建设竹产业集中加工区和新能源汽车加工区。推进循环经济能源岛建设。加快武夷根艺城(二期)生产加工区建设,推动根艺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打造“中国根雕之都”。充分运用好中央和省市相关政策,积极争取省级纾困基金和专项债,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继续发挥产业基金、股权基金及转贷帮扶基金等基金帮扶作用,探索建立实体经济增信联盟,扶持有市场、有发展潜力的联盟企业。

  (三)以品质提升为目标,着力建设水美城市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目标,突出建管并举,内修外拓,互联互通,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品质城市。

  一是加快构建畅通网络。扎实推进“水美城市·三江六岸”建设,开工建设东门段防洪堤、上水南段及延伸道路景观提升等项目。加快构建畅通的城区交通网络,启动水南二桥、天马南路建设,推进水西桥拓宽,完成南环路改造提升,东岳大桥建成通车,实现内外贯通。加快东门水厂及配套管网改造提升,实施东门、新源、清源三个水厂互联互通,互为二水源,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持续推进管道燃气项目建设,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投入,高标准建设“数字建瓯·宽带工程”,构建完善的智慧城市体系,拓展共享资源。

  二是加快提升城市颜值。持续开展“打赢城市建设管理翻身仗”,完成解放路、磨房前、中山西路(汽车站至检察院)等10条道路“白改黑”,改造提升朱家巷等15条背街小巷、南街头等3处立面,建设停车场5处。推进“城市双修”,加快云际山公园栈道二期、北环路路灯及绿化等提升工程建设,抓好历史旧街改造,完善市政路网及雨污管网、线缆等配套附属设施,改造提升公厕28座。深化“街长制”和“随手拍”,推行文明督导,努力塑造街净、路畅、人美的城市形象。

  三是加快拓展空间布局。用经营城市的理念不断拓宽城市框架,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片区统筹发展,水南片区加快推进建发玺院、郡城人防工程等项目建设;高铁片区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世茂云城、光明御景等项目建设;高起点谋划城北片区开发,扎实推进城北片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城融合发展,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建设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经济园区。实施城镇联动发展,构建城区与徐墩根艺小镇、小松运动休闲小镇、建州北苑贡茶小镇的互联互通。

  (四)以“三农”发展为核心,着力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