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树立精细意识,管出城市“气质”。大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统筹城乡两大板块,对照9大项、32分项、99条创建标准,全面补齐软硬两方面短板,解决影响创建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确保创建成功。围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加强市容市貌管理,营造清爽宜居的生活环境。以人民路、光武路、书院街为重点,打造“襄阳市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带动市容市貌全面升级;启动城市餐厨废弃物和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加强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污染治理;全面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营造井然有序、平安畅通的交通环境。

  (六)坚持以共建共享、人民满意为目标导向,着力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工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全市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卫生事业。按照增量、提质、均衡、公平的思路,加快推进市中兴学校、市职教中心学校建设和市一中、市三实小、开发区茶棚小学扩建工作,加快“大班额”化解进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由均衡发展转向优质发展。全面深化健康枣阳建设。着力提升群众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便利化,*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降低公立医院药品占比,减少群众看病支出。继续抓实优生“两免”检查、“两癌”免费筛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关怀关爱政策。

  加快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全力推进市级文化场馆和枣阳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新市、太平等11个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及改造提升工程,完成15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推进文化“三下乡”,全年送戏下乡15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6060场以上、送图书下乡40天次以上。继续实施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举办迎春长跑、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游泳比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全力构建更密实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着力抓好技能扶贫、困难群体就业工作,落实返乡创业激励政策,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1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50人,困难人员就业1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次;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00万元,扶持创业290人,带动就业1280人。落实人才招引激励政策,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150人。落实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金制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老制度衔接后有关政策的延续和对接工作。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认真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加大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实施棚改1860户,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新增公共保障性住房200套,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推进平安枣阳建设。更加注重和谐稳定,着力完善社会治理新体系。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充分宣传发动人民群众,全面排查涉黑涉恶线索,依法办理涉黑涉恶案件,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战实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完善道路交通、高低压电网、公共卫生、消防、危化品等公共安全重点领域监管机制,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继续深化食品药品放心行动,筑牢安全监管底线,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重大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机制,加强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强化“三调联动”,压实信访工作责任,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政治定力。把坚定的政治方向作为做好政府工作的首要前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时刻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既定战略规划的实施,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枣阳落地生根,确保一张张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