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实施功能修补工程。遵循“强功能、补短板”思路,加快完善城市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图博馆、大剧院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体育馆、全民运动中心,完成红楼梦文化园一期主体工程,加快国风堂文化园、宣石博物馆建设,更好地满足市民多层次需求。按照“实用性、生态性、经济性”相融合的理念,系统推进路灯、路标、候车亭、广告牌等城市家具设计建设,让城市更具亲和力。确保“市民之家”投入使用,打造服务企业的窗口、联系市民的纽带。

  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充分融合自然、历史文化保护和建筑色彩风格等要素,加强对城市风貌整体管控。实施牛头山公园西入口、宁城南路延伸段等城市节点改造,通过植绿补绿、依法拆除、改造提升、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城区入口形象。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建成泗联河公园、牛头山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完成西津河湿地公园主体工程,新增城市绿道20公里、公园绿地30公顷,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实施小南河四期综合整治、城西湖补水润城工程,统筹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打造水清岸绿的城市生态文明。

  四是实施城市精管工程。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精细化抓好城市管理各个环节,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交通秩序管理、集贸市场规范、市容市貌整治等重点难点问题,全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志愿服务,提升市民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归属感。巩固“两治三改”成果,积极争创全省无违建县。实施城区环卫作业新模式,建成城市环卫车辆停泊站,完成垃圾处理中心封场。开展静态交通“优化”行动,实施主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收费管理工作。改造老旧小区10个、背街小巷10条。

  (四)突出强村富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一是推进农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安全放心、高品高效、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山核桃产业五年振兴计划,持续推进茶叶、竹子、中药材、生猪养殖等产业转型发展,提升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培育一批加工示范企业和基地,积极争创全国特色农产品示范区。依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周末经济带”,培育一批种养结合、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强化用地环保规范性指导,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以上。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推进“黄花云尖”“宁前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以上,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5000亩以上。加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二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三权”分置为基础,以“三变”改革为方向,建成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积极开展村庄整治、闲置宅基地退出工作,加快推动土地集中流转、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建设,为小农业承接大项目、对接大市场创造有利条件。继续深化村集体经济“两化”改革,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引导各村集体经济入股振宁公司,采取抱团取暖、资源增收等多种途径,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青年创业者等为重点对象,积极开展电商培训,引导通过自建平台发展农产品线上线下协同运营。持续深化移民后扶方式改革,依托移民创业服务公司,提高移民后扶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以“三大革命”“五清一改”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改厕3400户,提标改造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污水收集能力,建成一批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按照串点连线带面的思路,高标准建成省级中心村6个,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4个。保护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留存更多历史见证,传承乡村文脉。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港口湾灌区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饮工程改造提升,建成中溪河堤、双河东堤。实施国省干线路面改造27公里,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36公里,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农村危桥3座,完成地质灾害点搬迁20处,建成500千伏河沥变。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加快补齐乡村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