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对接市政府关于支持武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产业发展基金、土地增减挂钩、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为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企业落地提供政策保障,留足发展空间。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全县“一口录入、多部门共享”“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实体政务大厅实时衔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按照政府权力清单,打通行政审批事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绿色通道”。以我县产业化龙头企业、招商引资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精心营造优良的“亲清”政商环境。
三、突出绿色,提质增效,推动农牧业产业优化升级
树立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态农业建设,推动优质农畜产品发挥集聚效应。
(一)进一步强化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强薯、提菌、固麦、优羊、兴药”的发展思路,实施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新建有机马铃薯种植基地40个、种薯基地10个,稳定商品薯生产基地150个,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达到85%,全县马铃薯种植稳定在60万亩。完成2010棚食用菌厚墙体温室续建工程,种植食用菌700万棒;燕麦荞麦示范区种植6万亩。积极推进冷凉蔬菜基地建设,完成种植500亩。肉牛饲养量达到8000头,出栏4500头。推进杜泊、萨福特、乌骨羊扩繁改良25万只。肉羊养殖稳定在120万只,出栏75万只。大力推进中蒙药材产业园建设,种植高品质中药材2.5万亩。
(二)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在产业整体布局上,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四条产业链”,依托特色绿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立足园区,打开两翼,充分发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集群集聚发展。在产业链条精细加工上,持续强化种植养殖基地与生产企业的有机连接,实施标准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建设好“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培育好田园综合体、家庭农牧场和示范合作社,不断提升我县优质农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三)进一步拓展品牌化市场营销渠道。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引导培育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品质内涵,建立规范化、可追溯的质量体系,塑造好独特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形象,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申报武川莜面、荞面、黄芪、黄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着力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展会、进超市,推广电商平台直销,在市场终端打响我县生态绿色农产品品牌。
四、突出特色,提升品质,激发旅游服务业活力
深度挖掘我县“历史、文化、生态”资源,推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培育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强化全域开发,提升旅游产业新动能。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呼武线即将贯通的区位优势,超前谋划,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坚持规划先行。全面完成《武川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及五个单体规划编制,着力打造冰雪小镇、避暑小镇、田园小镇、秀美小镇、康养小镇五张生态旅游名片,构建“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大格局。坚持点上突破。加快得胜沟红旅三期工程和根根渠田园观光综合体建设,投资890万元在经济开发区入口处开工建设旅游驿站。加快哈达门景区深度开发及淖尔梁高山湿地草原招商进度。鼓励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星级旅游示范点创建。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卫厕、标识标牌等基础服务设施。坚持面上推广。立足全域格局,突出生态绿色,精心组织莜面文化节、冰雪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节会,扩大旅游宣传推介,打造四季旅游精品路线,逐步形成城乡互动、产业整合、形体多样发展格局。强化营销服务,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模式,支持电商平台,规范物流监管,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建成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新建乡村综合服务站点25个,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同时,采取产业联动策略,切实强化区域公共品牌的创建和推广,加强运营管理,以现代化服务理念,畅通武川上行产品可持续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