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不移提升品质内涵
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进“多规合一”,注重内涵提升,建设幸福感强的宜居宜业城市。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完成连淮扬镇铁路镇江段桥梁主体工程建设,开展五峰山过江通道及其接线高速公路路基和桥梁施工,加快实施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南沿江高铁等项目,积极推进润扬第二过江通道、宁马宁扬城际、连镇铁路南延接入南沿江高铁和宁杭高铁、宁句城际延伸至茅山等前期可行性研究,加快建设镇江东站交通枢纽。推动大港港区与外部高速公路、铁路的顺畅衔接,建设铁路集装箱集散地,打通临港交通“最后一公里”。完成团山路西段城市化改造,开工建设蚕桑路,启动谷阳路桥拓宽及安全隐患整治工程。
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城市双修”,着力改善老旧城区人居环境,对大市口等老城区实施成片品质提升,统筹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危旧房解危,修缮直管公房8000平方米,完成1万平方米街巷改造、10个积水区整治。推动零星地块、闲置地块品质提升和功能塑造,为市民提供更多公共空间。加快市区缺陷污水管网和谏壁、丹徒老集镇等空白区域规划改造,逐步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提升水电气保供能力,完成大港水厂一期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实施高校园区供水设施、城乡供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500千伏大港变电站建设;推广使用管道天然气,新建镇江大港至姚桥高压燃气管道14公里,改造老旧燃气管道80公里,建设高资、姚桥高中压站和世业洲、高桥液化天然气综合站。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深化露天烧烤、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等专项整治,加大共享单车管理、环卫保洁、防违拆违等工作力度,推动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新增135个垃圾分类试点居民小区,加快餐厨废弃物处置二期、丹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收运和处理体系。完善智慧镇江“1+1+N”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城市综合运行监管平台、智慧城管、智慧旅游、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上线运行,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着力控制污染源头,狠抓末端排放治理,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整改突出问题。*实施“263”“116”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煤电企业、“散乱污”企业、柴油车尾气、工地扬尘等领域集中整治。完善河(湖)长制,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整治任务,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加快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加快绿色转型。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深化传统产业“八个一批”工程,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绿色园区1家,化工企业入园进区率提高到60%。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推进绿色港口和绿色公路建设。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推动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市场化运作。
增加生态供给。完成“三线一单”划定工作,建立分区管控体系。加大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加快岸线整治、宕口治理,完成成片造林面积8000亩,推进主城区山体“一山一景”改造、古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亲山”“滨水”独特城市风貌。
健全治理机制。*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指导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五、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弘扬“亚夫精神”,全面推广“戴庄经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壮大乡村产业。优化“三带三区”空间布局,壮大优质粮油、特色园艺等优势产业,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渔业面积1000亩。推进丁庄葡萄、扬中河豚等特色小镇建设,新增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农业电商网上销售额增长20%以上。扩大绿色农产品基地规模,规划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30个,新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30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40%;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
优化乡村环境。统筹生产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社会事业设施等规划,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开展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完成174个规划发展村庄和居民点生活污水治理,新增100个美丽宜居村庄、20个绿化示范村。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农桥10座。建设农村生态河道20条,新增“水美乡村”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