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在仙桃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余珂
一、2018年工作回顾
(一)高质量发展态势向好。预计全年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增长13.5%。六大主导产业竞相发展,完成产值910亿元,占总产值比重达83%。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2%,仙桃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创新型城市。28家企业成为行业“隐形冠军”,9家企业获批“小巨人”称号,税收过千万元工业企业达到31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1%。全市新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3个,对比去年净增55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7个,总投资额达386亿元。台资企业发展到63家,仙桃成为全国第三家、中部第一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重要成员。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骨干企业技改扩规,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第三产业预计可完成产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长11%。全年接待游客4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2亿元,分别增长28.1%和23.8%。建成农村扶贫电商站点83个,2家企业获评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外贸出口逆势增长21%,全省第五家、江汉平原首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投入运营,我市获批国家级非织造布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二)改革攻坚取得实效。我市成为对接全省“一张网”的首家非试点城市,全市“一次办好”事项达506项,网上可办事项达67%。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万户。盘活处置困难企业23家,帮助企业过桥续贷5.5亿元,降低企业成本8亿元。全市新增信贷投放3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4%,汉口银行仙桃支行建成开业,湖北银行江汉小微企业分中心成功落户,我市连续14年获批全省金融信用市。仙桃国家高新区和长埫口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城投公司改制转型顺利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受到国家发改委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三)乡村振兴稳步开局。出台全国首个由国家级规划机构编制发布的县市级乡村振兴规划,仙桃被省委、省政府纳入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全市新增富硒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万亩,名特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88万亩,设施蔬菜、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达24.2万亩,特色农业规模和效益持续提升。引进沔阳人家、仙境田园、仙苑生态农庄等市场主体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全市新增家庭农场205家、农民合作社102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937个,仙桃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新评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00亿元,与农业产值比提高到2.6:1。改造农村户厕5万个,建成农村公厕374座,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50个美丽宜居村庄加快建设,深江村、潭湖村、鄢湾村、何坝村被纳入全省美丽宜居示范乡村。大垸子泵站、泽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10多个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实施,疏挖沟渠近3000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50公里,建成产业通道151公里,新增高标准农田 21.2万亩,农业现代化基础更加夯实。
(四)水乡田园展现新貌。武汉—仙桃城际铁路全面开工,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建成通车,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和创新体验中心投入运营。城东工业平台“两横一纵”、东城大道及工业三路、通港公路等道路工程建成完工,318国道改扩建、振兴大道、环排湖旅游公路等交通要道加快建设,沔东湿地公园、沔州森林公园、前通河公园即将建成,十全湖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备用水源项目进展顺利。维修城市破损路面3.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791盏,新改建城市公厕124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城市不达标水体整治效果明显,累计建成截污管网70.6公里,城市内河更加洁净。新增城区绿化215万平方米,植树524万株,森林覆盖率增长0.31%,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审,荣获“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
(五)三大攻坚战全力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和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政府债务总体可控。强化担保融资平台监管,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挽回损失2.6亿元。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35%,我市位列全省县级信用排名首位。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积案大化解活动,一批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逐步化解。精准发力脱贫攻坚。统筹各类资金5.8亿元,建成光伏扶贫电站95座,改造升级基础设施项目228个,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1041户,资助贫困学生7521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243万元,10个重点贫困村、13484人脱贫出列。重拳整治环境污染。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力整改。统筹实施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清洁能源改造和农村秸秆禁烧,PM10、PM2.5等大气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2天。实施汉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沿线化工企业按时序搬迁入园,48处非法码头全部拆除。推进全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河湖生态修复,疏挖清淤河道2400多公里,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