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乡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全市90%以上的村完成改革任务,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支持以出租、联营、入股等形式,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及宅基地。深化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改革。统筹推进供销合作社、农村水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培育乡村人才。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完善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体系,全市“一村一所”占比达80%。引导鼓励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全面精准脱贫。开展省定标准脱贫人口“回头看”,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低收入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加强精准管理和阳光监管,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任务清单。强化健康扶贫。
六、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
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底线思维,采取过硬措施,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坚守金融安全底线。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严控政府投资项目,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坚决守住不出险底线。*实施“清风行动”和金融生态环境“八城同创”。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公安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和执法办案基地、实战训练基地建设,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持续开展电动车违规行驶、渣土车超载超速等专项整治,防范处置公共交通领域突发极端事件。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快预警发布系统和民间救援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
七、坚定不移持续改善民生
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持续攻坚,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稳定就业创业。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扶持大众创业7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5万人,争创2家省级示范基地。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年培训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1.5万人。继续实施“万名高校毕业生留镇行动”,全年培养引进本科以上人才1.6万人。
强化社会保障。*推进社保制度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城乡社保覆盖率保持98%以上。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征缴工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试点;打击欺诈医保基金行为,防范基金风险。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完善多层次救助体系,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及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人保”政策,建成市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
坚持教育优先。完成市区学前教育布局规划修编工作,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范围。实施高中办学体制改革,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促进普教、职教渗透融合。启动第四中学迁建工程。探索数字化督导、第三方督导,促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加快推进高校园区建设,江苏科技大学、市委党校等6所学校全面入驻。
建设健康镇江。完善市区医疗设施布局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建共享机制。引进和培育医生集团,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加强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推进健康镇村建设,争创2个省级健康镇、5个省级健康村。开展应急救护“百万培训”。
促进文化繁荣。完成市区公共文化布局规划,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中期评估,提升镇(街道)文化广场15个、村(社区)文化广场37个。开展金山艺术展演月、民俗文化周等文化惠民活动,继续办好长江国际音乐节。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京口闸遗址、焦山摩崖石刻、殷氏六房旧宅保护工程,加强传统表演艺术类、手工技艺类、民俗活动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