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帝轩:指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舆:车箱。几:案。相传黄帝在舆、几上刻有铭文。《路史·疏仡(yì意)纪》所载黄帝《中几之铭》,显然是后人伪托。弼(bì必)违:纠正过失。弼:辅正。
2 大禹:即夏禹,夏王朝的第一个帝王。勒:刻。筍簴(sǔnjù损具):即簨簴,钟磐的架子,横木叫筍,旁柱叫簴。《鬻(yù玉)子》所载夏禹在簨簴上刻的铭文,也是后人伪托的。谏:规劝的意见。
3 成汤:商王朝的第一个帝王。盘盂:食器。这里指传为汤的《盘铭》。
4 日新:《礼记·大学》载汤的《盘铭》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铭文也是后人伪托的。规:劝正。
5 武王:周武王,周王朝的第一个帝王。《户》《席》:指《户铭》、《席四端铭》,均载《大戴礼记·武王践阼》,也是后人伪托。
6 必戒之训:指周武王铭文中所讲必须警戒的教训,如《席四端铭》中的“安乐必敬”、“无行可悔”等。
7 周公:周武王之弟,名旦,周初重要功臣。《金人》:《说苑·敬慎》篇说孔子曾在周朝太庙陛前看到金人(铜像),背上刻有铭文,即《金人铭》。全文以多言为戒,第一句是“我古之慎言人也”。此铭传为黄帝六铭之一,自然是伪托;刘勰认为是周公所作,可能由于此铜像是周初铸成;铭文中的“安乐必戒,无行所悔”等句子,和传为周武王所作铭文中的“安乐必敬”、“无行可悔”相似。
8 仲尼:孔子字仲尼。革容:脸色因激动而变化。《淮南子·道应训》中说,孔子在鲁桓公庙见到欹(qī欺)器而“革容”。敬器:古代贵族宗庙中的器具,空的时候是倾斜的,盛水适中就正立,盛水过多就倾覆。孔子见欹器的故事,最先见于《荀子·宥坐》,其中有鲁桓公庙守庙者向孔子解释的话:“此盖为宥坐之器。”宥同右,宥坐即置于座右。纪昀谓“欹器不言有铭,此句未详”。其实,欹器本身就是放在座侧以为警戒之物。汉以后的《座右铭》正取此意。
9 先圣:指上述黄帝、夏禹、商汤、周武王、周公、孔子等。
10 “观器”二句:唐写本作:“亲器必名焉,正名审用,贵乎慎德。”“亲器”误,仍应为“观器”。译文据“观器必名焉,正名审用,贵乎慎德”。正名:孔子针对春秋末年的政局,提出“必也正名”(《论语·子路》)的主张,原指正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名分。这里借指正定器物的名称。审:明。慎德:谨慎之德。
11 臧武仲:春秋时鲁国的大夫。他论铭的话,见《左传·襄公十九年》。原话是:“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人称伐。”
12 令德:美德。这里指铭其美德。
13 称伐:指铭其征伐之劳。
14 九牧:九州之长。金鼎:《左传·宣公三年》中说,夏王曾使九州之长献金属铸鼎。这里也未提到鼎铭,只说鼎上铸了百物之形。
15 肃慎:古国名。约在黑龙江省东南部。楛(hù户)矢:箭。楛:木名,茎可做箭杆。《国语·鲁语》说,周武王时,肃慎国进献楛矢,为了垂示后代,曾在箭上刻了铭文。
16 令德之事:《左传·宣公三年》说,由于“夏之方有德”,所以九州牧献金铸鼎;《国语·鲁语下》说,周武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才在箭上刻铭。所以说二例都是有关“令德之事”。
17 吕望:本姓姜,名尚,周初重要功臣。昆吾:传为古代产铁山名,也是善冶铁的工匠名。蔡邕《铭论》中讲到,吕望为周太师,“其功铭于昆吾之冶”。铭文今不存。
18 仲山:指仲山甫,周宣王时的卿士。镂(lòu漏):雕刻。绩:功。庸器:记功的铜器。《后汉书·窦宪传》载有仲山甫的鼎铭。
19 魏颗:春秋时晋国将领。《国语·晋语七》载晋悼公说,魏颗因打败秦军,曾刻其功劳于景公钟上。景钟:即景公钟。这个铭文今不传。
20 孔悝(kuī亏):春秋时卫国大夫。《礼记·祭统》载孔悝的《鼎铭》,赞美其祖先的功绩。勤:劳苦。《鼎铭》中有“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懈)”等话。
21 飞廉:有的史书作“蜚廉”,商纣王的臣下,秦国的祖先。《史记·秦本纪》载周灭纣后,蜚廉在霍山筑坛祭纣王时,得到一个刻有铭文的石椁,铭文说此椁是天赐给蜚廉的。椁:棺材的套棺。锡:赏赐。
热门小说推荐:《重生野性时代》、《圣墟》、《武炼巅峰》、《飞剑问道》、《元尊》、《逆天邪神》、《都市超级医圣》、《都市奇门医圣》、《都市超级医仙》、《伏天氏》、《大道朝天》、《都市鬼谷医仙》、《明末好女婿》、《史上最强赘婿》、《三寸人间》、《凡人修仙之仙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