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中我独爱秋天,而写秋味的诗我又独爱张协《杂诗》里那句“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感觉白日残留下来的**与霉烂都被清风涤荡干净了,只剩下天边一枚冰轮,照得风景与人心同样的纤尘不染,清凉又澄明。
秋天拿到的这本书,恰是给了我同样的感受。如同老师再前言里说的:“当现代文明点亮了满城灯火的时候,我们开始习惯于用矫情、放纵和沉沦来装饰我们的夜晚”,而“每当我们面对着浩渺星空中那一轮明月的时候,沉潜在历史和人心深处的感动,会被再一次激活,我们就重新踏上那条或是逍遥或是凄凉的超越之途,接受这个优雅的传统的洗礼。”
书如明月,明月如鉴。清冷有如冰鉴的叙述里,我们这些“失落在白天里的游子”会骤然看清了浮华面具下孤魂野鬼一般的自己,而随着书页的翻动,那些被白日红尘煮沸了的欲望也会渐渐冷却,凝固成前世的舍利,濯尽疮烂,步步生花……
毫无疑问,《依然旧时明月》是一本很特别的书。面对那些反锁在旧时光中的文字,许多人都选择去复原它们,以时代的起伏、作者的境遇来给作品“重塑”出当年的血肉和气色,在故纸堆中寻觅精神的逃避与狂欢。这是一种亲近古诗词的方式。而老师却独辟蹊径,直面现代人血脉里割弃不掉的孤独,选择回首聆听清月黄卷里那些关于当下的回声,以古典诗词为现世的虚无作注,为此岸的孤独互文。
“人有着太多厌恶社会的理由。当人开始厌恶社会的时候,他对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始感到不自在,会觉得他们的行为不可理解,于是就逐渐和人群疏离了。这时,他是孤独的。一个诗人会爱上自己的孤独。但事情不会到此为止,也许有一天,他会厌恶自己。那么,孤独作为一种美学理想,能否营构出一个意义世界,支持着他的现实人生呢?”连自己都不能成为自己惺惺相惜的知己,这种孤独应该如何处理?老师的探讨始终以此为核心。
所以在老师笔下,徘徊于山水之间的孟浩然算不得真正的孤独,至少不同于现代人的孤独。独自登山的孟浩然始终想着下次要约上朋友,因此归来便赋诗《秋登兰山寄张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不免让人联想到《夏日南亭怀辛大》的“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还有《过故人庄》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所思所想,皆是如此。他不是因为独自一个人所以才孤独,而是因为想念另一些人所以才孤独。现代人却是在群体狂欢中仍然会感到孤独的,因为我们嫌弃这个庸庸碌碌的自己,同时玻璃心肝透明人儿的那个自己,又早已遗失在成长的特快列车上了。这种一无所有实在让我们觉得异常难堪。
这样看来,和孟浩然相比,王维的孤独总算得上现代人的知己了吧。王维曾经自叙“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此他能做到在一次次独步深林的过程中逐渐消弭自己。从《竹里馆》到《辛夷坞》,终于创造出一个人踪尽灭的世界。自己都已不存在,那当然也就不会孤独。然而,对我们来说,这样虚无空寂的人生又有何意义?老师指出:“对于我们这些俗人而言,这几首诗通过意义生成于彻底的空寂之境,而指出了现实人类精神的绝境。这在中国精神史上还是一个从没有人涉足的境界。”我们希望古人的探索能给我们一个方向一抹晨光,普渡我们到达一个温暖如春的极乐世界,从而可以从容安置自己的生命以及孤独。可是老师的话拂开了我们的期望,凡胎肉身的我们,无法如王维设想的那样彻底扔掉这架沉甸甸的俗骨。因为我们逃避孤独,是希望得到纯粹的热闹的欢乐,可王维尝试剔除孤独时是把喜悦也连皮带肉撕去了的。我们没办法,做得那样的坚决。
可是除了王维,月色抚**过那么长的岁月,见证过那么多熠熠发光的灵魂,难道就没有哪怕只一个先贤,找到过祛除孤独的良方吗?我们寄希望于放浪形骸的李白,标新立异的李贺,薄幸青楼的杜牧,或是如梦似幻的李商隐,奉旨填词的柳永,想象着避开滚尘大道的他们,会走出一条满地繁花的诗意阡陌。然而随着老师的娓娓解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些看似潇洒的才子们心底,是与我们一样的愁肠百结,花前月下的醉生梦死之下其实是比我们更加深沉的孤独与绝望。因此他们笔下那些或是温情、或是狂妄、或是平静、或是自嘲的句子,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无奈,头翎上鲜艳的风采无非都来自于胸中咳出的一腔哀血……
上一篇:《莉莉安无处不在》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蒋介石画传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