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抒己见》是一本由[美]纳博科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抒己见》读后感(一):纳博科夫:我只取悦自己
《独抒己见》收录了纳博科夫接受报刊采访的记录、与编辑的通信,以及他犀利的文论。这本书可以看作是“讲稿”系列的延伸,因为报刊提问的角度不仅涉及到文论部分,还触及到纳博科夫的个人部分;与编辑的信件“交锋”则像是“泛文学产物”,它们既是有关文学的讨论,又是纳博科夫自如挥洒个性的天地。所以,这部“讲稿”不仅是“文学讲稿”,还是纳博科夫的“人生讲稿”。
他当然会谈到文学创作,从小说的构架到微妙的音节,再到令他陶醉的带着色彩的字母;他不厌其烦地回答媒体有关《洛丽塔》中人物现实影射和原型的提问;也一如既往地将访问者提到的某些作家列为骗子、疯子、哗众取宠者、背叛文学者,(其中必然会有他厌恶的四个“医生”)认真地再次“伤害”他们执着的拥护者。
读者对作品的热爱自然会转移到作者身上。虽然纳博科夫一点也不希望读者投来作品之外的关注,但出于友好或者礼貌,更重要的是出于对荒唐臆测的无法容忍,他不得不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活、爱好,以及“一身美国肥膘”“庞大而又欢乐”的自己,以澄清事实,特别是要消灭读者再次浪费时间关注他个人而非作品的可能。多亏了那些好奇的提问者,甚至要感谢胡乱猜测的恶毒评论者,我们才能看到这个骄傲的胖胖的老头身体里住着被动荡耽误的蝴蝶研究专家、天生的风景画家、对俄国的记忆永远停留在少年时期的美国人。
不论纳博科夫在“公开展示”自己时是否快乐(料想他难以快乐),至少我们很快乐——光是想到这个经常睥睨文学世界的大师却不得不担心媒体任意编辑和断章取义就让人忍俊不禁。不过,他的担心不应被视为维护自我,而是取悦自己,因为我们很难把对自己用词遣句反复修改琢磨,并细致到音节上的“文字迷”定义为苛求他人的刻薄者。
他更乐于接受(或者说强烈要求)书面形式的采访提问形式,且不允许删减,样稿必须由其本人确认后才能发布,这可视作创作的延伸,理顺访谈思路就像编排他的写作索引卡片,他投入其中,只在意是否诚实、直率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媒体的想法则不在考虑之列。
即便对蝴蝶的研究他也是如此,他痴迷地追随自己心仪的目标,完全不在乎愤怒的蝶类学家指责他相比属和科更关注亚种与亚属。因为其实在他看来,快乐不分“种属”,不必也不能冠以“伟大的主题”,而应追随内心,科学研究如此,艺术创作尤其如此。由此想到那些著名同时又“可怜”的“纳博科夫受害者们”——陀思妥耶夫斯基、康拉德等,他们或以“哗众取宠”被痛批,或因无独立思想而受鄙夷,在纳博科夫眼中,他们与可笑的蝶类学家不相上下。
为了自己的快乐,为了文字搭配出的奇妙色彩和美好读音,纳博科夫宁愿忍受与橡皮、铅笔“作战”的痛苦,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反反复复的捶打炼造中,一边**,一边在炉火的光中微笑,所以,当他从辛苦得来的快乐中抬起头时,对于某些读者对他所谓“晦涩难解”的评价自然不屑一顾:“让他们去做星期天报纸上的字谜游戏吧。”
被问及若执导,有什么喜欢拍摄的场景,纳博科夫回答之一是:“俄国人离开阿拉斯加,他们满意这一交易。一只海豹鼓掌的镜头。”
突然感觉纳博科夫像极了那寂寥冰原上快乐的海豹。
《独抒己见》读后感(二):纳博科夫的强势与“毒舌”
纳博科夫是公认的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之一。读他的代表作《洛丽塔》、《微暗的火》、《爱达或爱欲》等,无疑是感受其文学魅力的最好途径;但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和生活,了解他的艺术观,译文社新近出版的《独抒己见》,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全书收录了纳博科夫的22篇媒体访谈录、11封致杂志编辑的信、14篇文论。与纳博科夫细腻隐晦、象征与隐喻意味浓厚的小说有所不同,他在《独抒己见》中呈现了一种强硬、强势的个人风格,就像该书的英文书名Strong Opinions所体现的那样,纳博科夫谈文学、谈生活、谈创作,直截了当,一阵见血,刻薄而又迷人,绝不媚俗又让人忍俊不禁。我们未必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却无法否认阅读这些文字时所带来的酣畅淋漓的快意。
上一篇:《无限趋近于爱》读后感10篇 下一篇:PowerPoint!让教学更精彩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