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抒己见》读后感精选10篇(5)

  在于顽童,捕捉蝴蝶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谁没有天真烂漫,谁没经历过童年。然而把追逐蝴蝶作为终生爱好的,却绝无仅有。纳博科夫对于鳞翅目昆虫的痴迷,尤其是对蝴蝶的永不消失的热情,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年轻时代,他对于鳞翅目昆虫的投入和学习,打下了终生不灭的追求之基础。这份葆有**的热爱令人尊敬。他把对于鳞翅目昆虫的热爱,带到他的文字中,细密地织出他的情感,他的博学。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们如若不了解纳博科夫的这份感情,是难以体会的。

  纳博科夫也是十分顽固的。他在青年时代因政治原因逃离俄国,先后在英法两国求学、游历、居住,最后入籍美国,可谓居无定所。对于自己的祖国,他决绝地坚持永不返乡,永不投降。他在自己的内心构筑了一座异常坚固的堡垒,他躲在里面,抵抗祖国的召唤。对于“警察国家”的抵触和不认同,伴随了他的一生。在他的文字里,我们也时时可以嗅到这种去国离乡、爱恨交加的情怀。他把他的经历、把他的情感,都写进了他的文字。

  每一个人眼里都有一个不同的纳博科夫。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让纳博科夫自己来抒发自己的见解,表白自己的心迹,畅谈自己的人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静静地捧起这本书,*到一个真实的纳博科夫。哪怕你读后,只抓到了一点,也强过苦读他的文字而迷失。

  碧月清风

  2018.10.16

  《独抒己见》读后感(五):原来他是这样的纳博科夫

  作者: [美]纳博科夫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Strong Opinions 译者:唐建清 出版年:2018-9文/栗一白 别人揣测的、妄议的终究是雾里看花,只有在《致薇拉》还有《独抒己见》里,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纳博科夫。尤其在《独抒己见》里,直接开启360度无死角高清模式,针对电视台和报刊对他的一些访谈,纳博科夫妙语连珠,他黑别人,也勇于自黑,完胜现在的毒舌主持,只是回答的方式不同,采访者的问题必须书面递交给他,他再进行书面回答。原来他是这样的纳博科夫:“我思考时像一个天才,书写时像一个优秀作家,说起话来却像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 书中还选有致编辑的信,文选以及鳞翅目昆虫学文选,自己解读自己。这不就是他的纪实片么?

  纳博科夫的访谈涉及蝴蝶、创作卡片、记忆、 死亡、 灵感 、俄罗斯、洛丽塔等方方面面……怼天怼地怼他认为不值一提的大神,毒舌+迷人+睿智,汪洋恣意,痛快淋漓。他的妻子薇拉,无疑是最幸福的一个,因为“我的大部分作品献给了我的妻子,她的形象经常以某种神秘的手段被复制,像是我作品的内在镜像”。 包括这本《独抒己见》也同样献给他的爱妻薇拉。

  纳博科夫的身份、国别以及语言,让人叹为观止:他是一个美国作家,出生在俄国,在英国受教育,在那儿研究法国文学,此后,有十五年时间在德国度过,分别在俄国、西欧和美国各生活了二十年,1960年移居法国和瑞士。他曾经是一个天才少年,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用俄语读了或重读了全部的托尔斯泰作品、用英语读了全部的莎士比亚作品、用法语读了全部的福楼拜作品----还有数以百计的其他作品。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美国作家(在美国比在任何别的国家都感到快乐),而曾经是一个俄国作家,在俄国度过的童年始终伴随着他,但他永不返乡。从这些经历里,可以看出他骨子里流离的部分,他对童年、流亡及其他的一些看法,也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里有了不同的投射。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当你打开一扇窗,发现迷人的广阔世界,走到了窗外,又有一扇未知而新奇的门等你探索,如此循环往复,门中带门,窗中带窗,欣喜与探索一直在左右。

  他借着小说来表达,借着讲稿来表达,曲径通幽处,豁然开朗处,有他搭建的文字大厦。他给你做着小游戏,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进行系统梳理与还原。或许众多读者是因为作品的通俗而开始认识他,细读之后会发现,他的作品很多基于对唯美的和一种诗意生活的追求。纳博科夫有本事把一个故事分成数十种不同的讲法,而且每一种都讲得栩栩如生,让你深信不疑,他搭建的世界让人着迷。

  纳博科夫进行自我解读,无疑是一种直达内心的途径。如果是通过作品来还原他的思想,那么通过访谈更直达作品的内核。那些在作品之前的,之后的,欢乐的、悲伤的纳博科夫更加真实和立体。他最梦幻、最诗意的小说是《斩首之邀》,最意识流的小说是《荣耀》;严格的自传《说吧,记忆》,俄语小说中篇幅最长,他自己认为最出色也最富乡愁的一部作品是《天赋》。他在《独抒己见》里回答了作品中的种种疑惑,尤其是闻名于世的《洛丽塔》,这也是他自己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纳博科夫因而成为一个洛丽塔男人。这部作品关联到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妻子薇拉,还有一个是他的老朋友威尔逊,从这部书里,也能看出他和威尔逊友谊的决裂。纳博科夫说要处理的主题与他自己的情感生活相比是如此遥远和陌生,他运用他的组合才能使幻想成真,给了他一种特别的快乐。有人对他有了种种的猜测,他曾两度想烧掉《洛丽塔》的文稿,是他妻子薇拉的坚持,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洛丽塔》。他一再的重申,免得招人诟病。他说他既没有创作意图,也没有道德或社会风气家的禀赋。

上一篇:《无限趋近于爱》读后感10篇 下一篇:PowerPoint!让教学更精彩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