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些文字是象形文字,以前没有文献记载。李霖灿和董作宾行走各处,收集么些文字,把这些象形文字都记录下来,并研究每一个文字所代表的意义。李霖灿的一项主要研究成果,就是整理出版了《么些文字字典》。
董作宾先生在李庄写给李霖灿先生之甲骨文字那一代的学者都很多才多艺,他们也不例外,能写能画。比如他们之间经常互赠笔墨作品,一幅小画、一份诗文墨宝、一副对联。董作宾给李霖灿或者别人写信,经常会写甲骨文。其实写甲骨文很不容易,尤其用毛笔写就,需要格外的功力,比写普通汉字更辛苦。为了更多的传播和保留甲骨文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避免这份绝学断了薪火根苗,董作宾把自己当成“活的印刷机”,不辞辛苦,研究之余甚至减少睡眠时间,给许多友人写了很多幅甲骨文。
胡适曾经说道,“从太平洋走到大西洋,几乎没有一家中国朋友或美国的中国学者家中没有董作宾的甲骨文”。
董作宾这样做,不但能多传播一些甲骨文的文本,还让收信之人多一分欣赏和学习甲骨文的乐趣。试想一下,收到一份甲骨文的书信,会有种穿越了时空的历史温度,拳拳心意,款款情怀,都从容流淌在笔墨之间。
李霖灿先生播迁台湾后,历经周折,几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才安定下来。1957年12月25日,李霖灿四十四岁生日。在这一天的日记里,李霖灿写下了自己的新目标,“中国绘画史若由外人来执笔,是我们的耻辱。……给我三十年时间,我可以载欣载奔地在这条跑道上夺得锦标归。”
从此他就全心投入绘画史的研究工作。三十年后,1987年12月,七十四岁的李霖灿果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台北发行了《中国美术史稿》。
这一代的学者,生于乱世,却始终保持着执着的艺术追求。他们不计较外界条件,一心钻研艺术文化,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成果。他们的治学成果,值得敬佩!他们的文思雅趣,让人怀念!他们的无私品格,令人景仰!如今,我们只能从这些只言片语中追忆他们的风范!
2018.10.16雾凇
《朵云封事》读后感(四):博物院的前世今生,不忘历史,不负未来
文化的魅力在于如润物无声的春雨般悄悄**着万物,富有生机与活力,将美与爱的种子播撒于修罗场里的芸芸众生,教化人心,升华灵魂。
李在中先生是中国艺术史专家李霖灿之子,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出李在中的儒雅平和,大度和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在《朵云封事》中,作者李在中真实记录了三十二年中央博物院及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史,再现了动荡年代中一代知识分子对文物的保护、文史研究和传承的真精神。在这些关于中央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的旧人旧事里,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上一辈文博事业中的老先生,如董作宾、李霖灿、李晨岚、傅斯年、黄宝瑜、潘天寿等等。他们有的是活跃在中央博物馆时期,有的是活跃于博物馆迁台之后的艺术达人,但都是在艰难时事中勉力的坚守理想者。
这些关于父辈们的真挚回忆感人非常,而《朵云封事》中穿插的大量年代久远富有浓郁历史底蕴的画作,照片,建筑景物,文字作品,这些鲜为人知的往事也让我们倍受感动与激励。书中资料的选取皆与当时人与事一一呼应,同时也体现出李在中先生为文的精益求精,严谨的著作风格和人生处事态度。无论是书中人,还是书写者,在这场民族文明的拯救运动中体现出朗朗明月般的大师风范——而这种风范精神也正是当今浮躁、虐气、乖戾、厌世等最好的救命良药。
这些故人,这些旧作,正是不忘过去,不失过往优良传承,不失文人风骨的记忆与缅怀。想想若是当下的社会中人都拥有这样严谨、认真、坦然的风骨,人人都有为国为民为存亡舍生忘死的精神,人与人之间的磨擦、斗争是不是会少了许多?勿忘历史,也只有勿忘历史方能更好的走向未来之路。
生命的价值并非存活时间的长久,而是这生命所蕴含的不屈奋斗精神。美丽缥缈的云彩飘荡在蔚蓝深邃的穹苍,虽然云聚云散,风起瞬变,但那曾经美好的姿态却是云朵最美的回忆和价值和精美。
记得曾有一部名为《国宝档案》的纪录片,记录了动荡时局里一些国宝级文物重器的揭秘,这档节目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也让我们普通人可以身临其境,体会到艰难苦时世中,人与物的沧桑与磨难。《朵云封事》同样是讲述与国宝相关的尘封往事,一部更侧重于中央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书。朵云,意象飘逸自由,往事如云朵即散即聚。朵云的说法来自唐朝能臣韦陟在信函后写得如云彩的署名,后成为信纸的雅称。而封事,可以直接理解为尘封的往事,那些正在褪色的往事,但其本义是指密封的奏折,后世同样引申为信封之意;两者组合起来《朵云封事》则借着中国近代历史往来的一封封挚情挚意的信件,透出长长的怀旧之情、深深的爱国情怀和浓浓的民族希望。
上一篇:恋·恋·未知地·台湾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大国海盗》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