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崛起读后感10篇(2)

  读完这本书,我想了一下,德国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训有这么几个:

  1、建立起一个连续的、合理的外交策略。人们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这个外交策略进行修改,但是这个外交策略绝对不会因为领导人的变更发生根本的变化。

  2、注重外交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外交策略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3、不要一味的追求确定性。很多时候国与国之间结盟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这种结盟会使得你的外交策略的灵活性大幅度降低。不结盟反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军事必须服从于政治,而不能反过来。施利芬计划就是一个明显的反例。所以我们必须要时刻警惕军事与政治之间的裂痕并且随时做好准备弥补它。

  5、慎重的发展一只大海军。其实这可以归结为第四条,但是我想来想去还是单独列了出来。德国从来不是一个海洋国家,它的地形已经决定了这一切。但是当马汉的《海权论》出版之后,整个德国却陷入了盲目追求海权的狂热之中。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支持下,蒂尔皮茨疯狂地扩建海军。可是德国建造了这么多的军舰,除了激怒了英国让它变成自己的敌人外有什么用?整个一战期间,德国海军的军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呆在港口里无所事事。如果把这些钱投入到陆军,德国在一战的表现可以更出色。

  《脆弱的崛起》读后感(六):戒骄戒躁

  一战前传部分好像和基辛格某书大致观点一致,记不太清了。

  非常欣慰的是,这是军方的专家。

  读时步步惊心,一战前的德国和我们今天好像。

  记几个点:

  1/ 舆论必须管制,民主就是翔,汹汹民意和蠢决策者结合在一起,捆绑着开动战争机器;别以为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

  2/ 外交要留有充分的弹性和回旋余地,因此秘密外交有充分合理性;相关职位甚至可以考虑世袭 -- 举贤不避亲;

  3/ 党指挥枪-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无政治大局观的技术化军事力量很可能带来过大负面影响而不自知,比如军事官僚提出的牺牲比利时中立地位以击法,给英国一个不能拒绝的参战理由;

  4/ 追求绝对安全可能带来绝对不安全:激起恐惧带来围剿,所以适当显露短板、示弱、分化、结盟是很重要的;

  5/ 矛盾和混沌可能是必要的,为追求逻辑一致性和清晰度而进行的清理可能破坏微妙的均衡;

  6/ 充分重视和利用不确定性,利用好“历史的间隙”;

  7/做好政策传达、民众教育和接班人培养,以免断档而无从接续精细的理解和操作;

  8/ 实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韬光隐晦是藏不住的,别人不傻;但霸权和崛起者并非“终有一战”--霸权受到的挑战可能是多方面的。

  9/认清地缘属性和限制;

  10/ 军备竞赛说到底是财富游戏,谨慎被拖入这种消耗境地;

  11/永远要实事求是,不要一厢情愿。

  《脆弱的崛起》读后感(七):走向命运

  德意志的崛起和衰落是20世纪前半叶国际政治中最引人注目的中心事件之一。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以德国为核心而展开的。而如果读过《从俾斯麦到希特勒》,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二战不过是一战战败后“二十年休战”的必然结果。《脆弱的崛起》可以说是从德国视角展开,关注德国统一直至一战爆发的列强间关系的杰作。这本书完美地解释了,德国是如何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大战略走向灭亡的命运之路。

  一战前德意志帝国的历史可以完美地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俾斯麦时期和德皇时期。

  在俾斯麦主政时期,德国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晰:避免战争,争取盟友。致人而不致于人。俾斯麦这一阶段体现了一个高超而又老道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手段,竭尽全力的保证英国的中立,拉住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又不给奥匈任何实质的承诺,保持和俄罗斯的友谊,尽可能的孤立法国。德国的外交活动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能动性很强。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俾斯麦的下台,德国进入了德皇主政时期。在这一时期,德国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德国从一个刚完成统一的国家,一跃成为公认的新兴列强,工业生产力压老牌霸主英国。其次,随着德国工业的发展,德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富裕起来的德国人民带着不可避免的民族自豪感,要求国际上应有的地位。第三,面对德国,列强纷纷调整了自己的政策,包括外交政策和军备政策。

上一篇:十定律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鲤·偶像》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