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忧伤》读后感10篇(4)

  何怀宏说底线伦理只是他的冰山一角,翻看这部文集,了解他从生存底线开始谈起,然后再开始谈道德底线和建设性建议,应该也能明白他的用心。对他来说,“对现实的生存和道德问题的关注是第一层次的忧伤,对自我反省能力缺乏的关注则是第二层次,亦即更深层次的忧伤”,而反省的结果,就是“要弄清政府能做些什么,社会能做些什么,我们每一个人能做些什么”,在社会和我们自己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分清哪些是要我们自己负责哪些则需交给社会和政府,毕竟当利己已经开始害人的时候,惩罚必须有一个出处(公权力的权限是另外一个话题,何教授在这本文集中也有涉及)。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文集,文章写得不够“精彩”也就没什么了:我们现在主要问题是缺钙,哪怕钙片是苦的咱们也得吃,只要它是补钙的。

  发表在香港《阳光时务周刊》

  《中国的忧伤》读后感(七):一封对现实中国社会的事实控诉书

  辑一 生 生 死 死

  优先关注生存底线 / 3

  “中国贫富悬殊的差距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在我看来,我们预期更优先的关注这种差距的大小,不如更优先的关注贫困的底线,关注这一生存底线是否低到了接近生存极限的底部,或者说,优先需要注意的不是最富的人有多富,而是最穷的人有多穷。而在这生存底线上的穷人又有多少。”

  此心忍死最堪哀 / 6

  如果社会使一些人绝望到连死都不畏惧,而我们的人情又浅薄到连死者的器官都算计,我们也就人心堪危了,因此,我们要认真考虑制度的建设和社会的保障。我们一方面要从制度上设法,但另一方面也得反省我们自己的行为和心灵。

  通过法律运行正义避免王斌余式悲剧 / 10

  “惨案发生后,人们可以责备他没有法纪观念,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对公共权力和法律机构缺乏信任,王斌余之前也想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和投诉过包工头的问题及和他的矛盾,但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他会对法律对政府产生这样一种不信任?”

  道德与法律偕行遏制恶性杀人犯罪 / 14

  我们深切的哀悼死者,同时也揪心于幸免的几个孩子,在经历了这样一个可怕的,在他们身边发生的罪案之后,他们的心灵需要非常小心的抚慰;对待罪犯,我们的确要绳之以法,但是,我们是否只是将他移交法律了事?

  减少一份绝望就减少一份危险 / 18

  社会应当努力减少绝望的人数,尖山绝望情绪的淤积,这不仅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平安和幸福,也是为了绝望者本身。每一个绝望的人都是一个危险——首先是对自己、对亲人,然后也是对他人、对社会。

  对灾难的道德记忆 / 22

  野外探险与尊重生命 / 25

  濒死处境中的求生选择 / 28

  中国第一代富人的光荣与危险 / 32

  警惕财富转变成肆虐的日常权力 / 35

  亟待疗救的病苦 / 38

  “疾病和穷困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当前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疾病能将本来尚还殷实的家庭也拖入贫穷。”

  愿一份自白启动更多的反省 / 41

  这的确是**,是纯粹的**,试想一个无法反抗和抗议的弱小生灵**。事主可能感受过来自父母、他人和社会的某种压力或期望,甚至也感受过作为弱者被遗弃的感觉,于是,他试图转嫁这种压力,把这种压力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向一个更弱的生命宣泄。但这样的**使我们自己成了什么样的人呢?

  今夜,祈愿所有生命的平安 / 45

  雪夜,想起了一个人 / 49

  至夜,我看了这年最后的焰火之后,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叫聂树斌的死者,当年媒体曾热烈关注他的案子,现在过去两年了,这个案子究竟是真实的还是愿望的,起劲仍然没有消息。它是否像这团焰火静静的熄灭,被人遗忘了呢?

  死刑究竟意味着什么? / 52

  死刑使我们强烈地,清楚地看到肉体生命的唯一性、脆弱性、看到了肉身的狼狈不堪,同时也看到了结束这种生命的人为性、断然性和坚定性。无论执行死刑的方法后来又多大改进,也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死刑就是掌握强大权力的国家,在还有其他的惩罚办法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在一瞬间永远的结束一个人的生命。

  死刑能否达到赋予它的目的? / 56

上一篇:没有星星,夜不滚烫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Divergent》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