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忧伤》读后感10篇(2)

  关于温和者的描述,准确、恰当而深刻。就如作者说的一样,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是这样一类人。

  他们能在混乱不堪的时局面前保持自己的姿势,不卑不亢,也安安分分。

  《中国的忧伤》读后感(五):忧伤何处?

  有一片我深爱的国土叫做中国。我们每天都在这里生活。我不知道能为她做些什么,但是,我们都在内心的深处为她忧伤。这几年,特别是这一年,我们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很多事情感到不可思议,很多事情感到不正常,也有很多事情,就是觉得在哪里不对劲儿。总之,挥之不去的是心中的种种疑惑,而难以释怀的是心中的忧伤。

  比如说,流动摊贩和城管之间的博弈。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城管几近“恶霸”的代名词,他们会随意踢翻小贩的货篮,会把小贩贩卖的东西拿走,甚至于会对小贩们大打出手,直至流血事件的发生。这种场面,即便是在北京,我也目睹过。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流动摊贩每天在贩卖那种不负责任的早餐,也忘记了他们通过缺斤短两赚取暴利。每到上下班**期的时候,他们会占据整座过街桥,地下通道内也会充斥着油炸臭豆腐的味道。所有这些,社会上并没有形成一种强大的谴责力量,相反是将流动摊贩看做弱势群体。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大的视觉反差,可能的原因在于,流动摊贩常常被打上底层生存者的标签,而城管的标签就是政府。于是,所有的底层生存者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就会在这两者之间被投射,被无限扩大,甚至被**。

  再比如,前一阵子发生的所谓“五道杠”事件。武汉市的一个小学生袖戴五道杠的照片被传到网上后,被引来骂声一片。多数的指责是不该把小孩培养成一个官僚做派。我想,大多数人和这个小孩是无冤无仇的,问题一定是在于,官僚做派引来了众怒,大家正好找到一个靶子进行**。

  这些现象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现有的道德评价体系出了问题。

  2000年之后的这个十年,多种道德体系的建构都没有实现它的初衷。主流的价值观宣传,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发展缓慢以及频繁出现的各种不正义的现象而逐渐被瓦解,人们宁愿相信现实,而不愿相信政府的宣传,以至于所有的道德楷模的树立都被看做虚假的标本,而不屑一顾。而社会上各种其他道德体系的建构,又因为宣传者的立场而出现了异化的样态,比如,有的人会借助某一个小事件而无限夸大,从而激化矛盾。于是,道德评判堕落为一种**,在这种**的过程中,人们又失去了已有的道德底线。

  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给人**的机会,普通大众白天除了挣钱之外,不能再有其他的梦想。走在大街上,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所有的事情都漠不关心。但是这些压抑在心里的不满,又通过各种谩骂在网上传播。人格被分成了两个,道德的评价体系自然也就被**了。在这种**的过程中,人们学会了虚伪,学会了欺骗。在不公开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成了道德战场上的悍将,而在现实中,每个人又被潜规则所左右。人们不能将自己的行动统一,更不能将自己的表里统一。

  忧伤就在这里。

  昨天晚上快下班的时候,高山编辑送了我新出版的《中国的忧伤》,作者是何怀宏教授。很多人熟悉他,是因为他与其他两人一起翻译的《正义论》。

  何怀宏教授在书中这样阐发他的忧伤:“如果说对现实的生存和道德问题的关注是第一层次的忧伤,对自我反省能力缺乏的关注则是第二层次,亦即更深层次的忧伤了。因为,如果我们有后一种反省能力,我们就能充分意识到并立即着手解决前一层次的问题。然而,我们有可能处在一种‘自大狂’或者对外人愤怒的状态之中而不自知。”

  何怀宏教授的忧伤更多的是在对“自我反省能力”这一层面上展开的。他的这本《中国的忧伤》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生生死死”,主要是观察和反省国人的生存状态和道德状况,尤其是那些相当绝望的人们,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们的生存和道德状况。然后是“道德的底线在哪里?”和“重为惠,若重为暴”。这两部分更多的是建设性反思,主要思考我们的道德底线应当放在哪里,我们自身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反省是我们相当珍视的一种能力,反省也是一种美德。我们小时候的语文作文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个题目,即《难忘的一件事》。为何难忘?一定是通过对这件事的反省,改变了我们的某种过去的观念。可见,我们从小就被寄期望于反省,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反省却教会了我们虚伪。

上一篇:没有星星,夜不滚烫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Divergent》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