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势物语》经典读后感10篇

  《伊势物语》是一本由[日]佚名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203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011-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势物语》读后感(一):疑是露华浓

  作为一本歌物语,做到每话每话之前毫无联系应该就是一本成功的了吧= =看的没有头绪。

  丰版

  丰子恺先生的译本,简洁,明了,舒畅,和歌借用五言短诗或七言短句,简明易懂,又注意押韵,我觉得应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作。古典文学修养也比其他俩个译者高,如第五十三话“醒来襟袖湿,疑是露华浓”,“露华浓”这三个字其他俩个译者是想不到的,林译作“袖端露繁兮缘天涔”,味逊矣。也不排除先入为主(⊙v⊙)

  林版

  林版一个明显的优点是笺注,非常详致的笺注,才知道原来每话与每话之前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从前一个男子”可以在《古今集》中找到,很用心。但是对和歌的翻译不大喜欢,林用三句楚辞体译和歌,估计想从时间方面对应吧,和歌是日本较早的文学,楚辞也是我们较早的文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个人觉得还是有所出入的,和歌应该偏向于朴素通俗,楚辞则是深晦艰涩,自己看的时候还是比较费劲,而且相较其他两个版本,译作中译者自事雕琢的地方比较多,失去了原汁原味。而且觉得诗经体更贴切一点吧,不论是风格,还是内容上讲,但是译起来太难了吧(⊙v⊙)

  唐版

  首先纠正一下。。。这册书的主编是叶渭渠,这本书是唐月梅翻译的,因为毕竟是三联出的= =,所以翻了一下,比较后发现唐版在韵脚方面应该是做的最好的,几乎全部押韵,朗朗上口,但是和歌的韵味上差的比较多。还有就是要吐槽一下三联的排版。。。太花了。。。作为一个挑剔的读者,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伊势物语》读后感(二):竹取物语

  写书评之前,我想说一个自己的心路历程:从我来到人世间并且有个人意识开始,我就常常以为自己不属于这个世间,这么说可能很难让人信服也很难让人理解,但不知为何我总是恍惚自己是某处偏僻农村里的一个少女,我的父母很贫穷、木质陋屋没有容身之处,而我,每天能看见的只有泛黄的屋顶,以及浓烈苦涩的中药味弥漫在潮湿的屋内。我是一个快要临终的女孩,年方二九,母亲年迈,一直守在我的身边,相对而言,父亲的印象就显得有些模糊了。不知此处该用记忆中还是想象中更妥当?这像是一种回忆又如同妄想、梦魇,我似乎是快要离开他们了,他们在恸哭,这时候来了一个谁,说只要我去另外一个地方,我就能健康正常地生活,老态龙锺的爹妈信了这话,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应允了那人的提议,那人便似一屡轻烟把我也一起抚走了,但是我总要回去,回到属于我的床榻吧。再后来,我在夏天出生了,遇见了如今的爸爸妈妈。长大后知道我的星座叫巨蟹座,一切的情绪都受到月亮阴晴圆缺之变化而变幻。于人世的第二十三年,我看到了丰子恺先生所翻译日本最早物语《竹取物语》,很多感叹号不言而喻,这种契合让我一时之间厚颜无耻地代入了这个神话传说中。

  整部小说,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皇帝让月岩笠带着那首情诗与装着辉夜姬留下的不死药壶走去一座山顶。那座山顶是离天空最近之山,月岩笠将在山顶把皇帝交代的信物一并烧毁。皇帝并未亲自去,或是他已气绝于宫中,但愿是出于对月亮人辉夜姬再也得不到的爱死去吧。(我果真但愿如此。)月岩笠遵皇命照办不误,信物之灰烬随着清风在山顶吹起徐徐白烟,飘至天空之上白云之间月亮之中,此后世人便把这座山称作不死山。

  直至今日,山顶的缕缕白烟依旧无穷尽地绵延到云端、到圆月,它便是如今的富士山。

  (未完)

  《伊势物语》读后感(三):不能理解的要怎么办?

  这本书是新经典译丛出的?还有编号,这个专辑选的书很神奇的,有这么两本物语,还有一本《洛丽塔》,其中的共通点在哪,我愣是理解不了。

  这书有《伊势物语》和《竹取物语》,后者讲的辉夜姬的故事应该算是动画片题材,或者说是安徒生童话模式吧?认真说来,是比较适合当作少年读物的,我看是有点觉得老生常谈了,又不美,也不够精致。但是它产生的年代决定了它的地位,所以无法反驳。想来和嫦娥奔月差不多,属于传统民间故事,要是这也算他们初级文学的载体,我会觉得中古文人7岁就写《鹅鹅鹅》,真是天才;而十几岁就要考秀才,却是罪过。

上一篇:《寻亲》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最好的年华,遇见最好的你》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