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伊势物语》呢?重点当然不是那么多类似的故事,而是日本和歌,要是你曾读了些唐诗的话,看这书中的翻译,你会觉得日本人真无聊啊,写的这不是些打油诗吗?还编一个册子。关键情节只有,男的爱女的、女的喜欢、不喜欢、相会了、分别了、劳燕分飞了、你恨我、我恨你、不相往来……当然也有官场和一些友情送别之类的,这一类很少。读的时候真让人苦笑不得。
而再回头想,它们被谁沙海淘金呢?那些和歌自然不是一个人写的,可这么多微故事是被谁根据和歌的内容为根据编写出来的吗?我还对写和歌的载体和传递的方式产生了兴趣,因为这毕竟是民间的,那些男男女女如何传递情谊,又如何对待和经营等等。看过《源氏物语》后,对那样贵族层面的应答有所知晓,即男女之间可联系的机会真的少,基本上不见面,见了面就代表认可,几乎可以行夫妻之礼。并不像那种被中国封建礼教所束缚的,她们地位可能更低下,但是相对处理感情的自由度要大很多,喜欢就可以,就算被鄙视和唾弃,似乎也能很坦然地去接受,被抛弃了还可以去出家呢。
那些和歌都简洁直白,写在树叶上传递,也可能只是隔窗对答,他们不多说一个字,却要把自己的情谊说清楚,应该也是蛮难的吧?
《伊势物语》读后感(四):稍做对比
终究还是收了丰译版的《伊势物语》,加之之前的林译版,及一名为“曼熳”的译者所著,《伊势物语》已有三版译文在手,三番对比,译笔各异,倒也有趣。
丰译简劲清淡,五言短歌质朴淡薄,颇有风致。林译相交之下更有一份女性的温润与细腻,通篇下来悠然雅趣,楚辞体深邃华丽,另有妙处,只是用不歌而诵的楚辞体去翻译可吟唱的和歌总是有些奇怪...而所谓曼译与丰译相似度极高,仅对数字作并不高明的改动,不禁令人无言以对。
以下仅录二十三章一段,聊以对比(林译版因复录了第七章衍生故事为第八章,故本段为二十四章)。
丰译:从前有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住在偏僻的乡间。男的说要到京都去入宫供职,向女的依依不舍的告别,出门去了,一去三年,音信全无。女的等得十分厌烦,这时候有一个人亲切地来慰问她。这女子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同他订约:“那么今晚我们相会吧。”但是这天晚上,前夫突然回来了。他敲门,叫道;“把门儿开开!”但女的不开门,咏了一首歌塞出去给他:
坐等三年音信杳,只今另抱琵琶眠。
男的回答她一首诗曰:
“弓有各种弓,人有各种人。请君爱此人,似昔我爱君。”
他想走了,女的答他一首歌曰;
“不管他人容我否,我心自昔只依君。”
但男的径自去了。女的满怀悲恸去追他,但追不着,在清水流淌的地方跌倒了。她就咬破手指,用血在那里的岩石上写了一首诗道:
“不解余心素,离家岁月迁,留君君不住,我欲死君前。”
这女子就在那地方徒然地死去了。
林译:从前,有个男子,住在偏僻的乡下。这男子,说是:“要去宫中仕奉。”遂依依不舍的和他的妻子告别,竟一去三年也不回来。女的不耐久久等待,赶巧有人十分热心追求,乃与之相约“今宵逢会吧。”没想到,这男子却回家来了。“开开门啊。”他敲门,但是他的妻子不肯打开门,只是递了一首和歌出来。
时忽忽兮过三年,久等苦待实无奈,新枕今宵兮拟联绵。
见此歌咏,男的便也咏了一首:
吁梓弓兮嗟檀弓,弓似新月经几岁,盼汝亲彼兮汝吾衷。
咏罢,便欲离去。女方更咏:
叹梓弓兮可奈何,引弓不引我自度,心本属君兮岂容讹。
咏归咏,男的还是回去了。女的悲不自胜,追随了出去,可就是追赶不上,终于倒伏在清泉之旁。她在旁边的岩石上,用手指血书如后:
情未通兮思亦难,人儿离去不可止,此身今消兮未为安。
书毕,竟在那个地方死去了。
曼译:从前有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住在偏僻的乡下。男的说要到京都宫中供职,与女的依依不舍的告别,出门去了。一去三年,杳无音信。女的等得十分心烦。这时候有一个男人亲切地来安慰她。这女子被他的诚心诚意所感动,便同他订了幽约:“那么今晚我们相会吧。”但是就在这天晚上,丈夫突然回来了。他敲门,叫道;“把门打开!”但女的没有开门,咏了一首歌塞出门缝给他:
上一篇:《寻亲》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最好的年华,遇见最好的你》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