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技巧读后感10篇(3)

  该书的另一个特色,是例句多选自名篇名句,读者可以在学习翻译知识时,也受到经典文化的陶冶。例如,该书前两编的例句,多来自名著和名人之语,第三编的中译英部分,多用大量的中国古代经典名篇为例,英译中部分,则由毛姆、欧•亨利、穆勒、赫胥黎等文化名人作品的选段组成,附录部分,选用的有闻名欧美文坛的塞林格、默多克、卡波特等人的名著片段。

  大量的实战例句,被作者条理清晰地列举出来,使该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读者能从中学到诸多经验和技巧。该书不仅适合英语翻译的从业人员和学生使用,任何渴望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人,都可以跟随该书,循序渐进地夯实英语基础,锻炼自己的语感,领略中英两种语言的魅力。

  《翻译的技巧》读后感(九):艺术要从技巧入手

  现在,人们都在说世界一体化了,英语也变得几乎人人都可以脱口而出。看市面上的外国书,英语翻译成中文的最多,于是三流的英语翻译人员也最多,不少经这些人翻译过来的书籍,没有文采还可以原谅,有的还错句连篇,不知所谓,甚至漏译,错译,让读者心生不悦。

  不错,英语四、六级考试确实为翻译人员准备了充足的后备人员。一些翻译,竟然像做试题一样,批量翻译书,一年由个人手下出去二三十本书,当真不在话下,但多半惨不忍睹。

  翻译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业,不是仅凭知晓了几个外国单词就可以贸然出手的。不只要通晓外国的文化,生长在其中的中国的文化也不能忽视,也要悉心了解熟知。当然,翻译是语言的一点一点的汇集,少不了文采的辅助。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有了文采,定然会为翻译增色很多。

  之前,我们都领教过诸多翻译家文字的魅力,他们让读者了解了外国的世界的情形,并用精妙的文字让翻译而来的事物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同时,也让外国人领略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多彩。林语堂当年翻译李清照的《声声慢》,将开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悲悲惨惨戚戚”译作“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So damp,so dank,So dead”,颇有音韵回环之美。他翻译的东西亦不少,对翻译事业很是看重,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要用严谨的态度去全力的创造。

  林语堂的翻译观让人大起敬服之心,想要把翻译当作一门艺术,首先,须要掌握它的入门之法,掌握一定的技巧。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能将这门技巧讲解的条理清晰,看后能让人切切实实进步的书,首先想到的便是钱歌川的《翻译的技巧》。

  大家都知道,民国时期,翻译大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当时虽无“疯狂英语”式的学习方法,但时人的英语水平绝对不可低估。钱歌川曾留学英伦,之后与鲁迅、郭沫若和郁达夫等人多有往来,中西方文化功底皆相当深厚,故而谈论起翻译的技巧来,能*浅出,明白如话。在书中,他从英语语法的梳理开始,循序渐进,经由对上百个语法知识点的讲解,然后上升到段落篇章的翻译。可谓一步上台阶,一步一个脚印,让人清晰明了。作者这样有系统和方法的讲解英语翻译,非浸润英语多年不能道出,绝非现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封面花里胡哨、集合多人之力编写出来的同类的东西。作者让读者明白,翻译绝不是一日之功,须从语法、词句入手,慢慢打好基础,熟知技巧后,方才能动手从事这门艺术。

  《翻译的技巧》读后感(十):日积跬步,一年年而至一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站、app日益增多,学习手段层出不穷,背单词、读新闻、做翻译的软件不一而足,每个大家都说好,但能坚持的有几人?在这样人心浮躁的日子里,拿起纸色微黄的《翻译的技巧》,心情已经开始沉静下来。

  该书是民国时期的翻译大家钱歌川先生所著。一直很喜欢民国时期的翻译家,看他们的翻译,觉得不仅仅是语言的相互理解,得益于翻译者良好的国学素养,学贯中西,译文总多了股韵味,如翡冷翠,看着这三个字,什么感觉?萦纡,高洁,有一点高高在上的了然。现在的翻译,佛罗伦萨。。。得,啥感觉都消失咯,一看就是音译的一个名字。所以这次有幸看民国翻译家讲翻译技巧,非常开心。

  读书时期,因为考高级口译的原因,曾经研读过高级口译的相关教材,中译英主要是政治题材,如领导人讲话,某某会议介绍,培训班的侧重点也是当前重点政治经济会议的相关发言稿,时效性很强。而看《翻译的技巧》,得益于成书时间,时光仿佛倒流,文字均为简练的文言文,篇幅不长,但句式丰富。如果要应对各类资格考试,却有点不合时宜,毕竟你很难学到很多专业词汇的表述。

上一篇:沉疴遍地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狱中书简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