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沙(上下册)》读后感10篇(4)

  讀到此處我亦不禁淒然,想到我們讀小學、初中之時,很多男生總是偷偷在宿舍被窩裡打著電筒,挑燈夜讀武俠小說,幻想自己成為一代大俠,仗劍走江湖。還記得我們初中的班級裡,有一位中毒頗深的同學,甚至帶了一把未開封的武士刀上學,處處打抱不平,朋輩見狀,紛紛稱之以“大俠”。譬如有一次在宿舍裡午睡,樓上的寢室不知道為何一直乒乒乓乓作響,“大俠”同學從上鋪一躍而起,雙拳以風雷之勢猛擊天花板,咆哮道:“吵什麼呢,都在午睡吶!”

  從“射雕三部曲”的郭靖、楊過、張無忌,到絕代雙驕小魚兒與花無缺,到六七十年代邵氏武打片的男神王羽、薑大衛、狄龍,再到八九十年代的電視武俠連續劇,又捧紅了鄭少秋、黃日華這些形神兼備的熒幕“大俠”,幾乎每個年代的男生都或多或少地發過一場春花秋月的武俠夢。而司馬中原的《狂風沙》,戴老爺子的這番話,像是一陣響亮的鬧鐘聲,把我們從南柯一夢中喚醒過來。

  雖然拳腿武功在槍炮的壓制之下,看似是無力抵抗,但是在關八爺險遭土匪的手槍暗殺之時,竟是張二花鞋以一把飛刀插進兇徒準備開槍的手腕上,使手槍飛甩而出,解救了關八爺。繼而,這些被人忽視的舊江湖人士,在關八爺的誠意邀請之下,出山為鹽市建築防禦工事,訓練民兵短距離搏擊之術。會飛刀的張二花鞋則擔起了刺殺北洋軍師長的任務。也許作者自己也很迷惑,到底在一梭子彈就能擱到一大片人的時代,冷兵器究竟是否到了該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受諸多英雄傳奇薰陶的他仿佛不甘於輕易地下“手槍驅逐大刀”的結論,而是時不時讓這群活化石一般的武林中人大展身手。

  傳統觀念中的忠信孝悌禮義廉恥和群雄並起年代勝者為王的君王論思想,也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對壘。在這一組之中,作者的傾向性是顯而易見的,最後代表正義的鹽市、關八爺、北伐軍都勝利了,而霸道的土匪、北洋軍、萬家樓的牯爺則一敗塗地,並為世人所唾棄。最後在萬家樓的單挑決戰之中,瞎了眼的關八爺用兩根鋼鑿子刺死了手持德國制短槍的牯爺,與其說是為冷兵器和熱兵器之爭作一個了結,不如說是樸素的邪不能勝正觀念罷了。

  比起科技革命帶來的新式武器,讓武俠時代式微的更重要因素可能是和平年代的衣食富足。

  司馬中原曾經和同樣有軍隊背景的段彩華、朱西甯合稱“軍中三劍客”——“軍中文學”,是一個誕生在特殊年代的名詞,它是國民黨敗走之後在台灣著意發展的一種文學流派,當中蘊含著獨裁、管制、光復等等政治元素。而被歸為“軍中文學”的作品之中,彭歌的《落月》、潘人木的《蓮漪表妹》等,大都以沉痛刻骨之敘述來號召反攻,其anti-munism的意旨極其露骨;然而,《狂風沙》,以及司馬中原的另一代表作《荒原》,以及段彩華的“花雕宴”系列、朱西甯的《鐵漿》、《破曉時分》等等,我看則是緬懷故土居多,不能以“軍中文學”簡單地一概而論,無怪乎這三位作家都對被稱為軍旅作家而十分介懷,畢竟他們之從軍,不像拜倫參與希臘抵抗鄂圖曼土耳其侵略的戰爭那樣意氣風發,不像列夫•托爾斯泰在克裡米亞戰爭中的全身心去體會,在中國的那個年代隨著軍隊走南闖北,也許初衷只是為了混口飯吃。

  戰爭和軍旅沒有使司馬中原他們變得熱衷政治,卻也讓他們的文字被洗練得鐵骨錚錚,這是從大陸前往台灣的第一代作家大都共有的寫作特色。近幾十年來,隨著台灣經濟騰飛,籠罩在寶島上空的戰爭陰雲漸漸散去,文壇也隨之往平淡化的“小確幸”、雲淡風輕的小清新發展。

  你看朱西甯寫的《旱魃》,那華北平原上的粗獷、原始展現得淋漓盡致,讀來都覺得朱先生是坐在農村的那口枯井之旁,一邊頂著毒辣的烈日,一邊在斑駁的木桌上寫下這些文字的。到了他的三個女兒——台灣文壇鼎鼎大名的“朱家三姐妹”,每篇散文都雕琢精緻,那定必是煙雨迷蒙的雨後,置身臺北街頭咖啡店裡的輕彈淺唱之作。朱家三姐妹並沒有遺傳父親剛勁的文風,卻全盤繼承了啟蒙老師胡蘭成的鴛鴦蝴蝶。並不是說風花雪月便是不好,只是文學上一面倒的軟糯,久而久之,似乎整個社會的風土人情,也都變得嬌滴滴的了。

  我常常會為孩提時代所鐘愛的物事之逝去而難過,譬如看到順峰樂園的摩天輪日漸殘舊,直至被拆除,我便會感傷;而現在談及普及文學,武俠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乏人問津的話題——如今的小說裡盡是霸道總裁、青春回憶、穿越清宮、戲說野史,這也令我潸然。或許戴老爺子說得沒錯,所謂江湖人士,早就過時了。再見,武俠時代!

上一篇:《分开旅行》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教海鸥飞翔的猫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