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经典读后感10篇(7)

  由此研究范式出发,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自然不仅仅是女性文学研究,也不仅仅是将性别问题作为隐喻来讨论“中国革命”。作者在导论中特地指出本书不同于“20世纪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或左派政治之间‘不愉快的婚姻’的产物” 。该书既有女性主义的面向,又有“中国革命”的讨论,然最重要的是聚焦于这一切背后的文化政治(“强者”定义、扫除“弱者”以建构自身),颜海平将其概括为“弱者问题”,这构成了该书的中心:

  当这些计划把“弱质性别的问题”(the question of the weaker sex)置于国家、族(裔)姓、人种、阶级和殖民地问题的交叉点上进行分析时,它们就隐含了笔者提出并通过本书意在探索的“弱者问题”(the question of the weaker )的涵义,对于本书所考察的中国女性的想象性写作和她们的实际生活,这一问题具有中心地位:她们的毕生劳作和文学书写,不仅描绘和型构出“弱质性别”的困境与作为“命运特征”的“生物属性”无法摆脱地联系在一起的状态,而且范式性地示意出这种“命运属性”是如何被指派给现代历史上各种被边缘化、被剥削、被僭越、被戕害或者被剥夺的人们,即所谓“强者的牺牲品”(prey of the strong)的人们,无论他们的实际生理性别是男性还是女性。

  据此,《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对于“弱者问题”的分析,对于“强”与“弱”的辩证法的讨论,不仅为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诠释框架,而且对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阐释角度和阐释方式。更为意义深远的是,以女性研究为支点重新阐释现代中国和中国革命,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的新的主体的阐释可能性。 这里所谓的“革命”,是可以想到的对于革命最开阔的定义:弱者对于强者的反抗;中国现代女作家所代表的革命性写作,简而言之,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

  如作者所希望,“‘中国现代革命女性’在人类可能性的领域中,是否已经产生出一种尚未命名的能量。以丁玲故事为开启,为了当下那些看不见的人性可能和生命蕴律,人们也许可以和这些尚未命名的能量进行对话”。 对于“看不见的”、“非真”的“尚未命名的能量”,作者所提供的是一种混沌或者说多元、丰富的历史/个人境遇的展开。有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一点,“那么在这种对抗中形成的中国现代性到底是什么呢?颜海平在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在北大的著作研讨会上,贺桂梅等学者就此讨论,以个人为支点的革命,如何构建政治共同体;私人史如何转化为普遍性……对于“尚未命名的能量”,笔者觉得引申开来的话则意味着,面对二十世纪无比复杂的中国故事,历史的整体叙事是否可能?任何一种直接的答案,都难免是过于化约而草率的。研究者颇具洞见地注意到这一点,“所有这些都很难被化约为一套理性话语,而是在文学,尤其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文学中获得了有力的表达。所以,作者也更多地使用文学性的语汇,如‘蕴律’‘共生’‘星座’‘家人情谊’‘家园’‘想象’,来呈现这种现代性的不同面向。这种文学式或者说文学化的现代性,并不指向任何既定的、乌托邦式的社会蓝图,而是处在不断批判、创造和再生的过程中,如同生命之流一般奔腾不息。” 在复旦的著作研讨会上,上海大学文学院董丽敏教授指出《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对于丁玲等故事的正面总结,从“性别”维度打开了讨论现代中国左翼实践/资源的新空间。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左翼革命的进程息息相关,以“性别”为视角来分析中国左翼革命的经验与教训,不仅可以实现“性别”的在地化、历史化,同时也意味着以别样路径来呈现中国左翼革命被忽视的面向。女性书写既是一种现实经验的凝结,也是超出于现实经验的一种“想象”,在左翼革命的洪流中,它参与并建构了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的经验,这种经验对于全球化时代处在普适主义框架下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主义的发展的意义,值得今天好好思量。

  反抗“生物种姓政治”以及一切“强者逻辑”的“非真的蕴律”,以及跨越边界的生命的“能动性”,构成了本书理论**的源头。这也解释了,作者因何种理由向秋瑾、萧红、丁玲以及自己的母亲(曾经的革命女性,“没人愿意跪着活”) 致以敬意,并且因何种理由“张爱玲意味深长的缺席” 。值得补充的是,在这本以中国现代女作家为对象的研究著作中,张爱玲并没有完全缺席,而是在第231-232页一闪而过,作为一种意味深长的参照:“对1940年代的重要女作家张爱玲而言,这种超出现代暴力之上的现代亲人维系,大致是天真的幻想……尽管很可能显得天真,但是改变这种惩罚性命运——加诸于‘原初的穷人’和他们的现代翻版即‘内在的弱者’的双重暴力——的富于想像力的动力,却在整个20世纪一系列中国女性的作品和生命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在1940年代。似乎那作为天真反义词的‘老练精致’,无论其意义如何,本身并不一定总是具有优越的价值,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其他方面,至少在这些女性的写作和生命中是如此。……它的实现远远地超越了那种目标在永远既定的‘原初’状况中‘作算计占上风’的女性形象所体现的‘机关算尽的努力’,这目标本身宣告了这类女性人性的破产,正如张爱玲笔下那世故人间所透露出的人性本体的废墟和荒芜。”

上一篇:《加西亚·马尔克斯传》读后感10篇 下一篇:《365天种花宝典》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