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继续沉默》经典读后感10篇(2)

  《诗人继续沉默》读后感(三):日常中的紧张,荒诞中的隐喻

  ——读[以色列]亚伯拉罕·耶霍舒亚《诗人继续沉默》

  文/月昭然

  本书是由英译本转译而来,共十二篇小说,张洪凌、汪晓涛两位译者各译六篇。

  我国现在引进了很多外国小说,但欧美日韩居多,以色列作家的作品难得一见。提到以色列,难免想到在历史上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想到耶路撒冷这座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城,想到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土地,绝望与希望,死亡与新生,鲜血与信仰……

  作者是“以色列文学铁三角”之一,另两位是阿摩司·奥兹、大卫·格罗斯曼——另两位的作品我都没有读过,好想读一读是什么样的文字组成了铁三角。在还未开始阅读的时候,我猜测了一下书中的基调:作者受所处的环境影响,想必会有灰暗,反战,压抑,恐惧的调子,看过之后发现还有很浓重的荒诞。

  《诗人继续沉默》讲一个年老的诗人,封笔退休,两个女儿出嫁,他与智障儿子一起生活。儿子虽然智力低下,遭受同学霸凌与老师的漠视,但内心温暖,事事尽到他的最大努力,试图完成作业,为同学主动服务。当他得知父亲是位封笔的诗人后,他还努力写诗,最终发表并署上了父亲的名字。儿子笨拙的努力令人肃然起敬。我想起我的一个邻居,小学与我同班。因为不怎么说话,有同学欺负他。他的母亲,一个妆容精致衣着时尚的女子,来学校找老师谈,与欺负他的同学谈,想改变孩子的处境。听人说他的智力有些问题,但我并没有觉得他与常人有什么明显分别,除了极度不爱交谈。他也向我问功课,也试图完成作业,应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由于与同龄人缺乏交流,他一直被孤立。一年夏天,有一场大雨,他帮我推出了浸泡在雨水中的单车。他很像小说中的那个男孩,世界向他展示冰冷残酷的一面,他却回报以热情与善良。这个故事是有光的,父亲抑郁低落、彷徨苦闷,而儿子身上却散发出温柔的光芒。

  《与小雅利的三日》结构比较复杂,共分36节,现在与回忆、现实与梦境、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交织。讲一个粗枝大叶的女人和她丈夫为准备考试,把三岁的孩子托给曾爱过她的男人照看三天。男人有了女友,但还没有结婚。孩子的母亲显然有欠考虑,她难道不怕那个爱而不得的男人谋害她的儿子吗?她难道不担心未婚男子在照顾孩子时因经验不足出现疏失吗?读者不禁要替那孩子感到紧张。三天,短暂又漫长,孩子三次遇到危机,最终有惊无险。一是孩子刚送到时,男子动了杀机。在动物园任他行走在危险的墙上。二是男子任孩子生病而不顾,认为孩子的健康不是他的责任。三是一条逃跑的小毒蛇藏在了男子住所的某个角落,随时可能威胁到孩子的安全。虽然小说描写的都是男人带孩子的日常琐事,读者却时时捏一把汗,提心吊胆。

  《漫长而绝望的一天,他的绝望、妻子和女儿》讲一个被派到国外的工程师回国以后的日常。绝望,因为他一度被外国医生诊断为患有不治之症——虽然回国后医生告诉他是误诊,但已经在他心里种下了怀疑的种子。由于外派太久,回来以后他无法融入公司,也无法真正回归家庭,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了隔膜与疏离。

  《一九七零年的初夏》讲一个年老却不肯退休的经学讲师,突然接到儿子的阵亡通知,他悲痛、寻觅,后来发现是虚惊一场。

  《六一二导弹基地》讲一名讲师去导弹基地给士兵上课的不愉快经历。

  《沉睡一整天》讲两个工人不堪在倾盆大雨中劳作,翘班回家睡觉。相信加班过度的疲劳上班族看了会有共鸣。

  以上六篇,比较贴近现实。另外六篇,荒诞色彩更浓厚一些。最魔幻的当数《老头之死》,邻居中有个永生不死的老头,众人想让他死,便为他办了葬礼,合力把还活着的他埋进土里。这是作者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成名作,译者在译后记中介绍了其隐喻的含义。《面对森林》、《一九七零年的初夏》中的隐喻与典故在译后记中也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洪峰》里不断学习狱规的看守,象征身处低层、被洗脑的旧秩序维护者,当毁灭旧秩序的洪峰到来时,比他级别更高的当权者都已逃走,只留下他为旧秩序陪葬。

  《最后的指挥官》是反战题材的小说,讲一个指挥官带着他的部队不参加作战演习,在演习地点呼呼大睡的故事。这样的指挥官,在现实中恐怕要上军事法庭。

上一篇:大鳄三部曲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懒妈妈快乐育儿经》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