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读后感精选10篇(5)

  杨津涛

  刊于《法治周末》

  提起二战中的中缅印战场,我们首先想起的往往会是中国远征军。这些年来相关书籍不断出版,从邓贤的《大国之魂》、余戈的《1944:松山战役笔记》、孙春龙的《异域1945》,直至去年章东磐整理出版的大型图片集《国家记忆》,都为我们重新记起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的光辉岁月。此时我们其实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在缅甸作战的不只有中国军队,还有来自英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西非的其他盟军。

  朱利安·汤普森曾在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34年,因在“二战”中屡立战功,被授予少将军衔,退役后担任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所的客座教授和军事顾问。帝国战争博物馆为记录“二战”历史,启动了名为“反对遗忘”的档案搜集行动,朱利安·汤普森负责缅甸战场的采集任务。五年之后,有了读者面前的这本《远征军:二战缅甸正面战场亲历者口述》。

  对中国读者来说,口述史并不陌生,唐德刚的《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早已为我们所熟知。但事实上,口述史学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回顾伟人的生平,而在于记述普通人的生活。在以前的军事史研究中,我们通常只关注元帅和将领们的决策与指挥,而如今史学的视角却转移到了士兵们的身上。作为战争亲历者的他们,其实才是战争的主体。正如美国《星期日晚邮报》评论的那样,“这些幸存士兵的口述,鲜活得如同发生在眼前!那些残酷而血腥的战斗细节,仍然令人不寒而栗。”我以前只知道英军在缅甸的丢盔弃甲,而从未想过那背后的惨烈战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所向披靡,很快即将兵锋指向了时为英属殖民地的缅甸。从1941年的年初开始,英军投入到了保卫缅甸的战事之中。原本对日本人怀有轻敌情绪的英军,很快意识到对手的可怕。

  日军素以残暴闻名,在缅甸战场也不例外。英军马斯格雷上校率领的部队被日军偷袭后,12名士兵成了俘虏。日本士兵将他们绑起来后,排成一排,用刺刀将他们杀死。幸存士兵威廉姆斯和一位准尉副官游过伊洛瓦底江,才侥幸逃脱。在日军看来,用刺刀杀死俘虏是一举两得的,既节省了弹药,又免去了看守的麻烦。

  在日本败局已定的1944年,鲁思·本尼迪克特被美国政府委派,研究日本人的性格特征,以为战后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参考。在其研究报告《菊与刀》中,作者剖析了日本人的双重个性,其中之一即为“刀”所象征的武士道精神。日军因而他们在侵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坚忍与忠诚,让盟军深深地震惊了。在缅甸,从未曾有任何的日本军官缴械投降。日军一旦被俘,很多人都会在第一周设法用他们要上缴的工具自杀。 一个名叫多米尼克·吉尔的少校由衷叹服说:“关于日本人,我想说的就是,他们是历史上最勇敢、最能打仗的士兵。”英军当然不会知道,在他们对手的作战手册上,写着这样的话,“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

  装甲兵马尔科姆·康诺利对日军极为痛恨,在战争后期,他和他的战友杀死了很多日军,“如果看见公路上躺着一具日军的尸体,你要做的就是开着坦克从他的尸体上轧过去”。但是他却也不得不承认一点:“我们还是比不过日军。如果我们能做到日军的一半,我们肯定能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日军不懂什么叫放弃,他们很执著。”然而,战争的结果我们已然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最终破灭。无论多么强悍的民族,在侵略战争中也难免失败的命运。

  http://.legalweekly.cn/content.jsp?id=168412&lm=%E6%B7%B1%E5%BA%A6%E9%98%85%E8%AF%BB

  《远征军》读后感(十):不该遗忘的声音,让人摇头的翻译

  不该遗忘的声音,让人摇头的翻译

  口述史的价值,就在于它揭露了官方战史语焉不详后面发生的真实故事。

  对缅甸战役那段历史,与一些人的看法不同,我觉得杜聿明、林蔚等国军将领的回忆和对英国人的评价是基本真实的,而且也为许多记述和史实所证实。英国人在后期反击阶段的出色表现和胜利,并不能掩盖他们前期的无能和丢脸行为。这是两码子事,请诸君务必要分清楚。

  在缅甸战役的前期(即所谓的第一次缅甸战役期间),在日本人的凌厉攻势面前,与中国远征军相比,英国人可曾打过一场象样点的战役么?没有。在日本人面前,他们溃不成军,一路丢盔弃甲,从缅甸东南逃往首都仰光,再不战而弃,千里大逃亡,一路狂奔直到进入印度境内才收住脚步,仅用5个月时间,就把他们统治治理了50多年(此时间段自1885年英国人占领缅甸,到1941年12月日本人开始入侵缅甸最南端的维多利亚角为止)的整个缅甸,拱手丢给了日本人。为什么会这样?借用本书中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英国军人的口述(42页):“战斗中的日军非常凶猛而勇敢。从前我们非常傲慢,并将他们看做是苦工,是三等民族,但没过多久,我们不得不转变自己的观念,因为他们太可怕了。” 这段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战前的英国人是把日本人当成了一帮“贱民”来看待,把日本人看成是与他们治下的逆来顺受的印度人和缅甸人一样的“废物”。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英国人怎么可能不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呢?说的不好听点,当时的缅甸英军的能耐,也就是一支能够欺负欺负印、缅地方叛乱的治安军的水准罢?借用其时英军将领斯利姆的话来说,当时要想让英军守住一个阵地,“就像引诱一只胆小的麻雀到你窗槛前栖息那样地困难。”①

上一篇:中国文学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秦腔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